南歐義大利

義大利世界遺產(Ⅶ)賽馬古城-西也娜

莊立育
2021·07·29
作者·莊立育

義大利世界遺產(Ⅶ)賽馬古城-西也娜


二次大戰以來,義大利托斯卡納地區,成了英國人逃避世俗、尋找靈感、休憩度假的地方;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y一家也是常客,每年夏天他們一家都要在西也娜Siena郊外的度假別墅裏待上兩個星期。西元一九九七年,布萊爾在就任首相後的第一個夏天,悄悄地跑到西也娜觀賞當地的傳統「Palio賽馬」盛會。

西也娜是一個讓人可以完全忘卻壓力、中世紀風格的古城,這裏的居民為取得在這塊土地建城的權利,不惜與與翡冷翠競爭並得勝,才保住了這座在西元十二至十五世紀修建的城市,實現了他們尋求哥德式的夢想;競賽的這段期間,杜奇歐Duccio、羅倫傑提 Lorenzetti兄弟和馬丁尼S Martini等人使得歐洲藝術在義大利以及更廣泛的地區得以發展。

西也娜與翡冷翠並稱托斯卡納的兩大古都,位於托斯卡納中心區,距翡冷翠以南七十公里,建在雞安提Chianti山脈及支脈所形成三座小山丘的交匯處,全城只有「五平方公里」,人口約六萬現為西也娜省的首府。在羅馬殖民統治時期前它被稱為「薩耶那.朱歷亞Saena Julia」,西元前二十九年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在此建城。

中世紀時期,在教皇和皇帝的權力鬥爭中,許多城市脫離羅馬帝國的封建領主而獨立,位居托斯卡尼核心的西也娜,長期與佛羅倫斯紛爭不休,它在西元一二六零年對佛羅倫斯的蒙塔沛提Montaperti和西元一二九六年的埃爾d&qapos;Elsa山口戰役大獲全勝後,西也娜商人和銀行家在歐洲市場和教皇宮廷中享有特權,開始進入黃金時期,當時以銀行業、毛織業和陶器製作著稱於世,藝術上也形成了與翡冷翠畫派分庭抗禮的西也娜畫派。直至西元一三四八年西也娜受到黑死病的蹂躪,又在西元一五五四至五五年兩次遭佛羅倫斯圍城,四年後西也娜轉由麥迪奇家族統治,成為托斯卡納大公國的一部分。西元一八五一年它是第一個加入義大利王國的托斯卡納城市。

西也娜的城內建築物密集並且具有高度的建築統一性。淡紅色調的磚塊和與周圍暗藍灰色的丘陵相互協調。除了羅馬風格和文藝復興風格的因素以外,義大利哥德式風格占重要地位。西元十三世紀中產階級掌權之時,西也娜的經濟和建築得到極大的發展,田野Campo廣場的正面就是在此時協調起來的,廣場是城市的中心,位於三座小山的交匯點以及三條大道的交叉點,整個廣場呈緩慢的斜坡扇貝形面劃為九等份。廣場邊上的市政大廈Palazzo Pubblico建於西元十三—十四世紀,是市政府的辦公地點。左角上聳立的曼賈Mangia塔樓高達一百零二公尺,被當地人謔稱為「敗家子」。登全它四百一十四級的臺階,整個城市風光和四方的橄欖、葡萄園盡收眼底。

位於城市最高點的西也娜主教堂Duomo of Siena建於西元一二二零年,是阿爾卑斯山以南經典的哥德式教堂,地板由五十六塊彩色大理石組成的聖經鑲嵌圖描述著新、舊約聖經和西也娜的歷史故事。教堂正面的三座羅馬式拱門是由比薩諾G Pisano所建,教堂尖塔下圍繞著三十六座歷代主教和預言者的塑像。中央八角形由比薩諾設計的「佈道壇」鑲板描繪「基督的生平」。

至於英相布萊爾觀賞的「Palio賽馬」盛會,是此地繼承了中世紀聞名世界以及義大利最大最著名的傳統節慶。Palio於西元一一七四年開始舉辦,目前,每年舉行兩次賽馬活動,一次在七月二日,一次在八月十六日,活動期間,相關人員均著古裝,每次賽馬有十名選手參加,他們是從西也娜十七個街區(過去共有五十九個),經初賽選拔出來。各街區的獨立性強,每個街區都有自己的旗子、區歌、教堂,甚至還有一座類似區府大廳的建築。人們給每個選手起一個吉利的綽號,選手們騎的賽馬再比賽前也要到教堂進行洗禮與祝福。



比賽當天,幾乎全城居民和各國遊客都聚集在田野廣場四周,經檢閱儀式和耍旗表演過後,比賽正式開始,規則非常簡單,賽馬沿著廣場上事先圈好的環形跑道跑三圈,誰最先到達終點誰就獲勝可得「錦旗」一面,上面繪有聖母像,這是獲勝街區榮譽的標誌,可保留一年至下次賽馬時歸還給大會。

西也娜至今不曾盲從現代都市發展,反而以古城風貌而自豪,早在西元一九五六年,就把所有汽車趕出去,使整個老城變為步行區,四處交錯分佈的廣場、博物館和教堂使整座城市設計得如同藝術品般與周邊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晨昏交互輝映,當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西元一九九五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單,連聯合國評審委員都說:「來義大利要是沒有去過西也娜,義大利之旅將會留下很大的遺憾呢!」

紅場一點也不紅(上)
義大利世界遺產Ⅰ(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
莊立育

/ 莊立育 /

一起感受東西文化差異,各國風土民情,從中相互感染,發掘各種美好的存在,欣賞各方生活智慧、文化內涵、品嚐美食,進而品味藝術經典、建築風格,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