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華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南)

川西草原,到底有多「高冷」?

玩家帶路
2024·09·02
作者·玩家帶路




川蜀之地,天府之國
鍾靈氍秀,物華天寶

中華大地幅員遼闊
不同地域景色各有千秋
但倘若只能讓我選一個
那一定是川西

川西的美
全年無休,永不打烊!
雪山,林海,草原,海子
飛瀑,冰川,古寨......

而草原,成為許多人愛上這裡的理由




草原,地球的皮膚

如果說森林是“地球之肺”,濕地是“地球之腎”,海洋是“地球之心”,那麼草原便是“地球皮膚”。它不僅是牧民的家園,更對涵養水土、維持生態扮演重要角色。

草,何以成原

草原是一個彈性較大的概念。出於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要,人們對草原及其範圍有不同的界定。全球草原和草地兩個同義詞交替使用,二者有時相通,但也有區別。

草原,是以草本植物為主的生態系的總稱,包括草地,同時具有生態系和自然資源內涵,有時泛指大面積和大範圍的天然草地。

在我國,一般泛稱為“草原或草地”,指主要生長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喬木,可以為家畜和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和生產場所,並可為人類提供優良生活環境及許多生物產品,是多功能的土地生物資源和草業生產基地。它們廣泛應用於林草和農業等產業管理部門的文件、中外科技文獻、專業教材課程等領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草原指天然草原及人工草地。

草原是地球上面積最大、分佈最廣的陸地生態系之一,是分佈最廣的植被類型,佔全球土地面積的24%,分佈在除南極洲之外的世界各大洲-歐亞草原、北美草原、南美洲草原、非洲草原、澳洲草原。

草原的萬種風情

藍天白雲、綠茵草地、牛羊成群,事實上,草原並不是這樣。

草原,有著千萬種模樣,不同類型,不同季節,每一種都如此獨特,如此迷人。


作為地球生態系的一種,草原的出現是地球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長期演化的結果,其形成、景觀、分佈與土壤層厚度、降水量、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有關。

草原最早出現在新生代,源自全球氣候乾冷期。這段時期,地球開始變得寒冷乾燥,低緯度地區出現了大片的草原,而熱帶雨林幾乎消失。草原的主角是禾本科植物,這些植物具有耐旱、生長快、根系發達等特點,能夠在乾旱環境中快速擴張。

隨著地球歷史的發展、氣候變遷和人為幹擾,一些地區的植被逐漸從森林轉變為草原,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廣闊草原景觀。

根據生物學和生態特點,草原可分為四類:

草甸草原:指雨水適中、氣候適宜的條件下,由多年生叢生禾草及根莖性禾草佔優勢所組成的草原植被。草甸草原與地形關係密切,主要分佈於河流下游低地、湖泊周圍以及沿海灘塗低地。

典型草原:又叫平草原,分佈地區屬於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降水量約250~450毫米。典型草原主要由針茅、羊草、隱子草等禾草,伴生中旱生雜草、灌木及半灌木組成。

沙漠草原:草原中最旱生的類型,植被主要由旱生叢生小禾草組成,常混生大量旱生小半灌木,並在群落中形成穩定的優勢層片。主要是受自然環境影響形成的。

高山草原:一般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環境寒冷潮濕,日照強烈,植物生長季短,年降水量約400毫米,相對濕度70%以上。高山草原植物多低矮叢生,葉面積縮小,根系較淺,植株形成密叢。


川西草原,很“高冷”

中國是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天然草原3.928億公頃,約占我國陸地的41%,為現有耕地面積的3倍。

中國草原一般可以劃分為五大區:

東北草原區、蒙寧甘草原區、新疆草原區、青藏草原區及南方草山草坡區。


川西草原屬於青藏草原區,是高山草原的典型代表。

在遙遠的地質年代,印度洋板塊不斷的向歐亞板塊下俯衝,地殼的變動使得這裡地勢逐漸抬高,造就了今日的青藏高原。整個高原的地形呈現出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趨勢,高原面的邊緣被強烈切割,形成青藏高原的相對低海拔地區,山、穀及河流相間,地形破碎。成片的草原就分佈在高山山谷之間的寬闊平原之中。

川西高寒草原主要位於甘孜州中部,核心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山原和丘狀高原地形發育充分,平坦寬闊,氣候寒冷而潮濕。夏季,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水熱條件好,陽坡和山原面形成華麗的亞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

這裡是中國最重要的畜牧基地之一,盛產犛牛、藏羊、黃牛等各種動物。


 紅原大草原、若爾蓋大草原、塔公草原、毛埡草原、玉科草原……是許多人的打卡勝地,其草地美感在青藏高寒草原中數一數二。

那麼
川西草原憑啥這麼「高冷」呢?

草原之上,濕地、生物、河流
繪出一幅幅絕美的畫卷~
讓我們一起解鎖川西草原的顏值密碼


草原濕地

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在川西草原上塑造出了最美濕地,以若爾蓋、尼拉壩濕地尤為典型。

草原和濕地的關係,就像是超級「儲水器」和「釋放器」的組合。

這裡海拔高,氣溫低,水汽蒸發弱;草原的地質結構特殊,地下凍土廣布,使得地表水不易下滲;草原上河曲發育,湖泊眾多,加上河道彎曲,地勢低窪,地表經常處於過濕狀態。茂密的植被和濕潤的氣候,更像是​​給土地加了個“保濕膜”,讓濕地更加“滋潤”。

雨季時,地下能存下大量的水,乾旱時,又能慢慢「擠」出來,給動植物們提供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源」。

這裡也蘊藏大量的泥炭資源,這些泥炭資源對於調節當地氣候、儲存碳元素具有重要作用,更是黑頸鶴、灰鶴、天鵝等珍稀鳥類,以及藏羚羊等珍稀哺乳動物的重要繁殖與棲息地。

草原與濕地,是大自然與動植物共同打造的「生態樂園」!

知識小秘訣:泥炭資源

泥炭,別稱泥煤或草炭,是由不同分解程度的鬆軟有機體堆積物,包括有機殘體 (主要為植物殘體)、腐殖質和礦物質三部分組成。

在一定的水熱條件下,有些濕地區域由於淹水環境或溫度較低,使得植物殘體的堆積量大於分解量,不斷累積泥炭。在連續堆積後,發育成為一類非常特殊的濕地生態系-泥炭地生態系。

在中國,泥炭地主要集中分佈在東北地區及青藏高原區域的一些濕地保護區及國家公園。如吉林哈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四川若爾蓋國家公園、新疆烏齊裡克國家濕地公園、湖北神農架大九湖國家濕地公園、雲南納帕海自然保護區等。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2022年發布的全球泥炭地評估報告顯示,全球泥炭地生態系統面積可達488萬公頃,僅佔陸地面積3.8%,總的土壤碳儲量卻可達到600 Pg (1Pg=1015g),為陸地生態系的1/3

生物的搖籃

高寒草原雖然很“高冷”,但並不意味著生物稀少。

高山草原上的物種並不比溫性草原上的少,部分稀有物種,如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雪豹、四川梅花鹿等,反而更喜歡在高山草原上生存,論生物多樣性價值,高寒草原可謂極高。

根據統計,僅若爾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便分佈有脊椎動物237種(鳥類176種,獸類38種),維管束植物362種,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河流的畫布

鳥瞰川西草原,猶如一片綠色海洋,看不見裸露的黃土,堪稱防治長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綠色守護者。

川西高原大部分地區處於橫斷山區域,群山爭雄、曲流蜿蜒,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裡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北部地區黃河也流經於此,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帶著雪山草地的氣息由北向南流淌…

巍峨的雪山、星羅棋布的冰川湖泊、成片高寒濕地群、如蛇般擺動的河流,共同維繫著長江、黃河源頭的生態平衡。



黃河

黃河從四川境內的西北一掠而過,流經石渠、阿壩、紅原、若爾蓋、松潘,河曲成群,蜿蜒曲折,直達天際。

黃河在若爾蓋大草原與白河相匯,然後一個180°的折轉,向西北逶迤而去,留下“S”形的黃河九曲第一灣。


白河

白河又稱嗄曲、安曲,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東端的查勒肯,由南往北流經紅原縣至唐克鄉以北匯入黃河。

月亮灣是白河千百個美麗河灣之一,白河在這裡蜿蜒盤旋,形成新月形河灣,河灣秀美,遠山起伏,草地千里。

黑河

黑河又稱墨曲、麥曲、洞亞恰、若爾蓋河,因流經沼澤草甸泥炭層,兩岸黑色泥炭出露水色灰黑而得名。河流一路往西北穿過若爾蓋大草原,於瑪曲東匯入黃河。


草原之韻,人文織錦

川西草原的美,不僅在於它的自然風光,更在於它的人文底蘊。
自古以來,這裡是羌族、鮮卑、吐蕃、漢、回、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多民族文化在這裡交融,孕育了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各色的民風民俗,被稱為“民族文化走廊”。

西藏歌舞、傳統節慶、唐卡藝術、藏醫藥等,這些民族文化與當地的自然資源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帶來了豐富的視覺與人文體驗。

 四川既是格薩爾的故裡,也是《格薩爾》史詩文化主要發源地之一,這英雄史詩文化深深植根於川西高原的土壤裡。至今四川甘孜州還有格薩爾王誕生地-阿須草原遺跡、格薩爾王妃珠姆官寨遺址、有些嶺國大將的出生地及戰爭遺址…
草原之上,牧歌悠揚,酥油飄香。

生活在與此的遊牧民族,世代相傳,他們的生活,如同這片草原一樣,簡單而純粹。



川西·最美高寒草原
 
 
草原
是大自然的淨土
生命的樂園,牧民的故鄉
更是攝影師的天堂

一起去看,四川那些不能錯過的最美草原旅行

若爾蓋草原

若爾蓋,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最大的一個縣。這裡是黃河、長江兩大河流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黃河流經四川唯一的地方,被譽為「黃河之腎」「中華水塔」。

除了豐富的水資源,這裡還有世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泥炭資源總儲量達71億立方米,是全球最大、最完整、最原始的高寒濕地,具有不可取代的生態功能。

豐富的地形、多樣的氣候,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園,包括黑頸鶴、灰鶴、天鵝以及藏羚羊、梅花鹿、林麝等野生動物以此為家,被稱為“中國黑頸鶴之鄉”“四川十大觀鳥勝地之首」。

此外,「湖面五顏六色,如同盛開的花朵」的花湖,形如「S」的黃河九曲第一灣,以火山岩為主的高山峽谷景觀扎薩格,高寒針葉林樹種廣布的包座原始森林,常年鹿鳴不絕的鹿鳴谷等都能讓你大飽眼福。


毛埡大草原

位於甘孜州理塘縣縣城以西,被連綿的山脈所環繞,就像一片碧綠的海洋,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

毛埡大草原是沙魯裡山脈中最大的山間草原,高山圍繞的一個山間盆地,四面高山環繞,數十公里的青青草地,點綴著帳逢、氈房,成群的牛羊在悠閒地散步吃著青綠的草。只有東部由無量河切開了一條河谷與外相連,河流在草原自由流淌,形成千迴百折的蛇曲河。

草原南望,可見海拔5838公尺的益母貢呷雪山,山頂終年積雪、冰清玉潔,雪山之水,滋潤著這片廣闊的土地。

毛埡草原四季分明,風光各異,夏天是草原的黃金季節。每年藏歷六月初三,草原之上,盛大的賽馬節更是一道壯觀的風景線。

理塘八一賽馬節由民俗的六月轉山會演化而成,已有400多年歷史。節慶期間,能看到各類理塘民俗民風的多彩演出。

塔公草原

“塔公”,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位於康定市塔公鎮,川藏公路穿境而過。草原面積712.37平方公里,地勢起伏緩緩,水草豐茂,牛羊成群。

與蒙古式的草原的粗獷不同,這裡是一座純牧區草原,大片的野花與雪山相映成趣,更像是一幅悠閒愜意的田園風光。世代生活的塔公人,保持著傳統而原始的遊牧生活方式,他們逐水草而居,驅趕著牛羊,年復一年。


天氣晴朗時,亞拉神山更是塔公草原的不變的座標,這裡的許多村莊、牧場都能讓你近距離的欣賞亞拉之美。

玉科大草原

玉科,又稱“魚科、榆科”,位於道孚縣北部,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區,東西兩側均為大雪山山脈,之間狹長的寬緩谷地就是玉科草原。

發源於南部大雪山的玉曲縱貫玉科草原,一路納曲隆溝、七美柯、維柯,在三家寨入金川縣,最後匯入大渡河支流綽斯甲河。

玉科草原以冰蝕地形為代表,是典型的立體草原,不同於色彩單調、景觀單一的“平面草原”,這種草原更具觀賞價值,帶來一場立體的視覺盛宴。


龍燈格薩爾草原

位於甘孜州道孚縣龍燈鄉,分佈於川藏公路兩側,坦蕩寬闊,形如吉祥八寶圖。

傳說藏族英雄格薩爾王曾在此安營紮寨,所以被當地人稱之為“格薩爾通”,龍燈草原也因此被叫做“格薩爾草原”或“格薩爾龍燈草原”,意為“格薩爾王徵戰過的草原”,擁有深厚的格薩爾文化。


昌台大草原

位於白玉縣,是個面積達2萬公頃的天然大草原,海拔39004200米,地面平坦寬闊,常能在草原上看到牧民策馬奔騰的景象。

這裡乾濕分明、夏短冬長,一年日照長達2133.6小時,每年的78月份,當遙遠的印度洋與廣袤的太平洋吹來的季風在這裡交匯,溫暖濕潤的氣流讓這片草原繁花盛開,熠熠生輝。


祝桑草原

位於高爾寺山連綿群峰腳下的雅江縣祝桑鄉,川藏線雅江快到新都橋方向路段。這裡也是木雅文化的發祥地。

草原上星羅棋布分佈著100多個海子,九曲彎繞的溪流、格日海、夏諾多吉雪山匯成了美輪美奐的景緻。這裡或許遠不及週邊的聲名遠播,但卻更多幾分清淨、休閒。草原之上,與花海相伴,仰望星空,伸手觸摸銀河,這才是嚮往中的詩與遠方。


章德草原

“章德”,意為“淨土”,位於巴塘縣,約從冰瀑草坪沿巴曲河的平谷前行6公里,是茶洛、列衣、德達三個鄉的牧場。

草原長約八公里,寬不到兩公里。群山環繞下,牛羊、帳篷、炊煙、鮮花,宛如五彩的畫卷。


走,總要去一趟去草原吧
在藍天綠地之間
把詩意和期許安放!
為什麼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稻城亞丁?答案在這裡
吐鲁番才是北方冬季旅居的天花板
玩家帶路

/ 玩家帶路 /

跟著線控遊中國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