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世界遺產(Ⅴ)歐洲鑲嵌之都—拉韋納 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二章一、二節:「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wise men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我們對於這些來自東方的博士(希臘文magoi)認識得很少: 我們以為有三位博士,是因為他們獻上三件禮物,但他們的人數是不確定的;有人曾指出他們的名字是Melchior、Gasper和Balthasar,但這些名字不見於聖經,卻首次出現在義大利拉韋納Ravenna一座六世紀的教堂內的鑲嵌畫Encarta內。 拉韋納是羅馬帝國在西元五世時的帝國中心,在這之後一直到西元八世紀則成為拜占庭在義大利的中心。這裡有著早期基督式建築和馬賽克藝術最獨特的收藏。而舊城區的八棟建築,都是在西元五世紀至六世紀之間建造而成,分別是帕拉西第亞陵寢Mausoleum of Galla Placidia,內歐尼安洗禮堂Neonian Baptistery,新聖阿波里奈爾教堂Basilica of Siant Apollinare Nuovo,阿利安洗禮堂Arian Baptistery,阿基匹斯可帕禮拜堂Archiepiscopal Chapel,提歐多力克之墓Mausoleum of Theodoric,聖維塔雷教堂Church of San Vitale等。這些建築展現了卓越的藝術技巧,並把希臘羅馬傳統、基督聖像以及東西方的風格結合成一體。西元一九九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拉韋納的早期基督式建築和馬賽克藝術Early Christian Monuments and Mosaics of Ravenna列入文化遺產名單。 拉韋納位於義大利翡冷翠東北一百五十公里,是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Romagna區的一個城市,人口約十五萬雖不靠海,但可以經由運河通亞得里亞Adriatic海,是歐洲拜占庭文化的寶庫,尤其以鑲嵌畫聞名於世;在古羅馬統治時期,這裏是重要的港口和軍事重鎮。西元四零二年,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裏烏斯Honorius為了抵抗北方蠻族的入侵,將首都從羅馬遷到了拉威那;西元四七六年羅馬受蠻族蹂躪後西羅馬衰敗,東哥德Ostrogothic人把它定為首都。後來,當拜占廷皇帝查七丁尼Justinian重新征得義大利的部分領土時,仍然把拉韋納作為其權力的中心。 拉韋納今天的城市格局基本是在查士丁尼時期形成的;此後,各類建築不斷湧現,包括一些居於義大利藝術和建築奇跡之列的教堂,早期的拜占廷教堂主要是西羅馬的「巴西利卡式Basilica-plan」,從建築的平面看它呈長方形,除此之外還有東羅馬「集中式central-plan」;但不管採用哪一種形式,一般都以煉瓦建造建築物的外觀,使其看來都相當素雅;然而,教堂內部的壁面卻用昂貴的大理石、彩色玻璃、黃金鑲嵌成細緻豪華的裝飾。在這樣極端的對比下,給觀者一種地上人間的現實世界與神的聖靈世界相對比的印象。 西元五二一至四七年,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為紀念拉韋納光復,下令建造了聖維塔雷教堂;教堂外觀極為樸素簡單、門窗狹小,外部毫無裝飾,但內部卻裝飾華麗、色彩鮮艷,與古希臘寺廟之內部全無裝飾外部雕刻富麗之情形,完全相反;該教堂以其迴廊和後殿的鑲嵌畫聞名;教堂平面呈八角形,屬於集中式的建築結構:其穹頂由中央的八個墩支撐著,八根柱子的每一根上,都鑲有華麗的彩色大理石浮雕,柱頭是重疊複鬥式,複鬥的四面及拱壁上裝飾著卷草與雙獸圖案。該教堂大量採用鑲嵌畫主因之一,是為拜占庭式教堂建築門窗狹小,內部光線甚暗,如用鑲嵌畫作為裝飾,可藉貝類、碎石、陶片等之反光,增加室內亮度,又因多用鮮艷色彩,室內可因各種色彩光線之反射,產生一種神秘及多彩的宗教氣氛。其後哥德式教堂窗戶之大量使用各種彩色透明體或玻璃,或許肇因於此。 在聖方濟教堂的左邊是義大利最偉大的詩人但丁墓,長詩「神曲Divine Comedy」是但丁精神歷程的寫照;出生佛羅倫斯的大詩人但丁因政治立場遭流放後,一直想重返佛羅倫斯卻沒有成功,這個遭遇對他打擊很大,在作品至中深刻描寫流放之苦,但丁在流放期間佛羅倫斯當局一再宣告,只要但丁公開承認錯誤、宣誓懺悔就可免死回鄉。但是但丁堅貞不屈斷然拒絕,西元一三二一年九月但丁在拉韋納去世。
熱門推薦行程
/ 莊立育 /
一起感受東西文化差異,各國風土民情,從中相互感染,發掘各種美好的存在,欣賞各方生活智慧、文化內涵、品嚐美食,進而品味藝術經典、建築風格,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必看!世界三大嘉年華之一「義大利威尼斯面具節」
2021·09·25
義大利世界遺產Ⅰ(達文西名畫-最後的晚餐)
2021·07·29
龐貝Pompei―火山淹沒的羅馬古城
2021·08·03
義大利世界遺產(Ⅳ)美塔之城─聖吉米納諾
2014·01·15
羅馬與迦太基的地中海爭霸戰(上)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