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華北(山東青島‧北京天津‧山西太原‧內蒙古草原)

經歷40餘次地震不倒的懸空寺,表面支撐的立柱竟然是個“騙局”

玩家帶路
2025·05·25
作者·玩家帶路

 「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
 
懸空寺
終究是要親自攀登上去
才懂何為“壯觀”
何謂三教融合的文明聖地
 
當我們穿過山門時,便來到了懸空寺的第一重殿,遠眺望去,視野極其開闊。踏上第一級木階時,攀登木板棧道便發出悠長的「嘎吱」聲,瞬間好像將人拉入千年前的時空。
樓梯陡峭狹窄,僅容一人通行,木質圍欄低矮至小腿,需手腳並用,才可順利通行,步步驚心,讓所有訪客不得不貼近崖壁緩慢前行。
我們攀登的第一個重要殿閣為大雄寶殿,這是佛教的核心殿堂,供奉三世佛,工藝精湛,輕巧精美,以脫紗工藝塑造的佛像為鎮寺之寶。
轉入藏在南樓的純陽宮,在這飛簷之下,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塑像手持拂塵,衣袂線條流動縹緲,體現道教元素。
再攀登一層來到三聖殿,裡面所有的塑像都栩栩如生,和爆火的隰縣小西天場景極為相似。

再上一重樓閣,就轉入北樓的三教殿,釋迦牟尼、孔子與老子共處一室,塑像莊嚴,香火繚繞,此景恰是懸空寺「三合一」的縮影。
從三聖殿閣出來,我們倚著欄桿開始下樓,便來到了南樓面積最大的宮殿——三官殿,這裡供奉天官、地官、水官3位天官,據說殿內的泥塑均為明代珍品。
陪同我們一起攀登的渾源縣新聞中心田波,指著嵌入山體的橫梁告訴我們:“這些'鐵扁擔'才是真正的支撐。古人將鐵杉木用桐油浸泡後插入岩洞,木楔遇潮膨脹,原理類似今天的膨脹螺栓。”原來,表面支撐的立柱只是古代工匠精心設計的“視覺騙局”,真正的智慧更隱藏於無形。
這種「半插飛樑為基,巧藉岩石暗托」的營造法式,是讓懸空寺經歷40餘次地震始終屹立不倒的關鍵之因。這讓我們更為驚嘆懸空寺的選址:山崖的天然凹槽為古寺遮擋了風雨,年均日照的時間很少,極大地減緩了木材朽壞。
▲支撐建築的原木
 
天色將晚
下山時夕陽為琉璃瓦鍍上一層金邊
回望懸空寺
它依舊靜默於絕壁之上
如一隻棲息的蒼鷹
徐霞客曾嘆為觀止“天下巨觀”
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譽之為
“力學、美學與宗教的完美融合”
而於我們來說
這趟攀登之旅不僅是身體的冒險
還是一場與古人跨越時空的對話
體會他們在險峻與信仰之間築就的永恆
更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淩空飛翔的文化基因
即讓不同文明在時光的懸梯上共生共長
如榫卯相嵌
像飛梁入雲
國內最有資格被評為「6A級景區」的10大自然風光景點
國內最有資格被評為「6A級景區」的10大自然風光景點
玩家帶路

/ 玩家帶路 /

跟著線控遊中國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