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華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南)

征服全世界的四川美食,到底憑什麼?

玩家帶路
2021·03·15
作者·玩家帶路

“巴適”四川,是每一位吃貨的終極夢想。

這裡嗜辣如命,沸騰的火鍋中彰顯狂野肆意;卻也偶爾“發糖”,一道綿密鬆軟的甜燒白讓人萬般留戀;腦花、兔頭、肥腸,這裡有對食物的極致探索精神;這裡還有最家常卻也最高級的川菜代表,“沸騰魚”“麻婆豆腐”“火爆腰花”橫掃世界胃……四川,是風情萬種、最懂調味的藝術家。

豐盈的美食離不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群山環繞的盆地氣候,讓四川成為眾星捧月的“小公主”,充足的降水為各種作物生長提供了天然烏托邦,“山林澤魚, 園囿瓜果”“土植五穀, 牲具六畜”,巴蜀之地,從來都富庶優越。

2019年,成都的流入人口排名全國第三;同時,四川的勞動輸出占全國的十一分之一。樂天的川蜀之人,勇於探索,也樂於接納,在彼此交融之中,賦予川味更包容調和的口味。同時也讓川味,滲透到各地大大小小的角落中,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四川美味的存在。

▲ 吃在四川,人間很值得!

從小吃到大的“夫妻肺片”店;過年就要曬上滿滿一陽臺的四川臘味;每天放了學都要吃一碗的擔擔麵;媽媽最擅長的回鍋肉;還有小眾但地道的蛋烘糕……誰才是你心中的川味代表?今天就和你一起來看看,征服全世界的川味,到底憑什麼?

1.始于火鍋,忠於冒菜,陷於串串
說到四川,自然不能不提火鍋。

▲ 四川鴛鴦火鍋,是川菜包容兼併的代表。

清油打底的麻辣鍋中,包裹著一小撮清湯,這是典型的四川鴛鴦鍋。辣鍋留給毛肚、鴨舌、黃喉,清湯留給豌豆顛兒、蓬蓬菜。蘸料也不拘小節,盡可能豐富,最後再加入魚腥草調味,才算滿足。

▲ 川劇變臉表演,也是四川火鍋的一大特色!

川味火鍋是“霸氣”的,從裝修到門面,從鍋底到菜品,處處彰顯著四川人的豪情,甚至在很多火鍋店裡還能欣賞到川劇變臉表演。人間百味,都能在四川火鍋中品到。

除了熱辣的鴛鴦鍋,四川還流行一種截然不同的“火鍋”:簡陽羊肉湯。純白色的羊湯打底,肉質細膩不膻,最適合冬天來上一口,從舌尖溫暖到心間。喝完羊湯還可以涮菜,吸飽了羊湯的竹蓀,比任何清湯火鍋裡涮出來的都要優秀。


▲ 喝完羊湯,再吃火鍋。

“火鍋是一群人的冒菜,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如果覺得一個人吃火鍋有些尷尬,那就大膽點一份冒菜吧。冒菜以“小而美”的優勢成為這兩年的新網紅,它繼承了火鍋的優勢,又加入了許多四川小吃的特色,一份冒菜,蘸一盤幹碟,就是一頓豐盛的午餐。


▲ 串串裡少不了各種牛肉和菜的組合,香菜牛肉、貢菜牛肉、芹菜牛肉等等。

吃罷火鍋吃串串,帶“**鋼管廠”字樣的小郡肝串串香,這種帶有工業朋克精神的名號,是當地人心中的“地道認證”。先來一份小酥肉,等到鍋熱起來,就可以將串串下鍋,無論什麼食材,都可以被串在竹簽上,成為串串香中的一員。吃完,來一碗冰粉或者涼糕,這感覺真巴適!

▲ 缽缽雞並不只有雞,而是什麼都有的冷串串。

四川的另一種美味缽缽雞,可以算是“冷吃”版的串串了。很多人到成都後,一刻都不停留就直接奔赴去樂山的高鐵,只為那一口撩撥口水的缽缽雞。土雞湯熬制的湯底,上面是鮮辣舒爽的紅油,肉皮、鴨掌、鴨舌、郡肝、筍乾、豆皮……

大快朵頤後,不必數簽,直接上秤,是食客和老闆之間的心照不宣。“兩斤”,不要驚訝,
那是竹簽的重量。

2.川菜精華,越是家常,越是美味
傳統川菜界的三大扛把子,以成都樂山等地為中心的上河幫,調味豐富,一脈傳承;以自貢等地為核心的小河幫(鹽幫菜),味厚味重,將鹽的作用發揮出來;以重慶達州等地為中心的下河幫,融合碰撞,口味多元。

▲ 麻婆豆腐。

川菜是調和的藝術,“酸甜苦辣鹹”各種味道在川蜀人的手中變成“魚香味、荔枝味、鹹香味、甜香味、陳皮味、糖醋味……”每一種味道,都成就一道名聲在外的川菜代表。

麻婆豆腐是最早出圈的川菜領袖,與之同時出道的還有川菜之魂郫縣豆瓣醬。畢竟在遇到麻婆豆腐之前,很難想像,只用豆腐和豆瓣醬兩種簡單的食材,竟然能做出來如此銷魂的美味。



▲ 川菜三劍客,回鍋肉、宮保雞丁、魚香肉絲。

隨後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回鍋肉都在各大川菜館中成為“頭牌”。汪曾祺就在《四川雜憶•川菜》中多次提到這幾個菜,可見在民國的時候,它們就已經很火爆了。但也因為火爆,這些川菜,每到一個地方,就會融合當地的新口味,如今想吃到正宗的味道,已經沒那麼容易了。

就拿回鍋肉來說,這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一道菜,它家常到每個四川媳婦都會做,但又高端到即使是星級大廚,也是要以這道菜作為考驗。太肥則膩,太瘦則焦,回鍋肉不僅考驗廚師的技術,更對食材的要求極高。

▲ “二荊條”是川菜中僅次於郫縣豆瓣醬的靈魂食材,不管是回鍋肉、還是水煮魚、甚至是醃漬香腸的原料裡,都少不了二荊條。

正宗的回鍋肉要用坐臀肉,因為這裡瘦六肥四,肉質緊實。辣椒要用“二荊條”,肉片要長6釐米寬3釐米,才能達到最好的口感。難怪人們說“入蜀不吃回鍋肉,等於沒到四川。”

▲ 夫妻肺片其實就是“涼拌牛雜”。

▲ 江油肥腸是每個肥腸愛好者的福音。

還有一想起來舌尖就開始分泌口水的水煮魚、把豬下水做到極致的江油肥腸、火了半個世紀的夫妻肺片……熱辣的川菜,帶著市井的傳說,深深印在每個中國人的記憶中,不管你是哪裡人,都有可能是吃著川菜長大的。

3.四川美味只有辣辣辣?錯!錯!錯!
提起四川,舌尖和屁股同時開始反應,這種“川辣”深入骨髓、刻骨銘心。但其實美味不止於辣味,其中也藏著那些值得反復回味的“小清新”。

▲在年會上吃到了開水白菜!羡慕嗎!

比如極其樸素又極其奢華的開水白菜。

曾經的禦膳房專供,後來的國宴精品。原材料是最普通不過的白菜心。用雞、鴨、排骨、海鮮等調味熬煮高湯,澆在白菜心兒上,不僅味道清鮮淡雅,還有“花開富貴”的好寓意。

▲ 每個四川人,都是豌豆顛兒的狂熱粉絲。

對於嗜辣如命的四川來說,青青的綠葉菜是難得的溫柔。除了開水白菜,還有冬天佔據餐廳C位的豌豆顛兒、去年支援湖北而出道被全國人民認識的兒菜、還有小白菜、圓白菜、瓢兒菜、苕尖、藤藤菜、菠菜、軟漿葉、油麥菜、血皮菜、油菜頭……四川人有多能吃辣,就有多能吃菜。

▲ 甜燒白,這哪是什麼菜,分明就是一道甜品啊!

甜也是川味美食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四川傳統名菜九大碗中的甜燒白,就是“四川甜”的最好證明。甜燒白是將糯米和豆沙加入五花肉中蒸熟,再撒上一層晶瑩的白糖,香甜軟糯、肥而不膩。


▲ 一口氣能吃五個,童年回憶蛋烘糕。

在四川,問起早餐吃什麼,除了豆花,當地人還會推薦一種叫做“da hong gao”的傳統美味。“蛋烘糕”,是用雞蛋、砂糖、麵粉做成的麵糊,在特製的平底鍋中“烘”熟,趁著軟和的時候加入“夾心”。夾心可能是火腿青椒、鹹菜絲,也可以是白糖、果醬,“可鹽可甜”。當然如果你想要甜鹹雙拼,老闆也一定會答應!

還有甜水面、糖油果子,蒸蒸糕、風雪糕……藏在四川人的街頭巷尾中,守護著“無辣不歡”之外的一片“甜”地。

4.四川人吃兔,世界第一!
英國姑娘扶霞說“四川人愛吃兔肉,他們能把兔頭、兔腰和兔肚全都變成大家喜聞樂見的美味。”四川兔肉銷量佔據全國兔肉市場近70%,在四川,一年能吃掉近3億隻兔子。冷吃、麻辣、幹鍋……各式各樣的兔肉食品,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四川人做不到。

▲兔兔那麼可愛,當然吃兔頭!

最經典的當然還是冷吃兔,熱情的四川人帶火了冷吃兔,如今幾乎是全國人民的小酌標配。但真的能像四川人一樣認真做冷吃兔的很少。新鮮的兔肉所帶來的爽彈口感,幾乎決定了冷吃兔的底色,那是冷凍兔肉所永遠無法比擬的味道。

人生的第一顆兔頭,一定要去四川啃,先吮吸兔頭上的紅油,然後要毫不猶豫,下手從兔嘴的位置上下一掰,分成兩半。先啃兔臉,臉頰上的肉已經非常軟嫩,舌頭一舔,嘴唇一吸就可以品到人間美味了。上飛機前,還要再打包兩顆才安心。

▲ 冷吃的魅力就在於,不知不覺就吃光了。

受到冷吃兔的啟發,四川人還發明了筋道有味的冷吃牛肉、鮮滑爽脆的冷吃鴨腸、軟糯迷人的冷吃腦花、薄到透光的冷吃牛肉……

5.遍地美味,閉眼吃
在四川,幾乎遍地都是美味。

▲ 在四川,容易讓人放棄減肥的底線。

成都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欽定的亞洲第一個“美食之都”。在《2020春節旅遊趨勢》報告中,成都排名第一。

作為四川美味的“集散地”,大多數人飛到成都,都是為了這份口腹之欲。

▲ 軍屯鍋盔,從早吃到晚。

豆瓣9.3分的韓國超高人氣綜藝《街頭美食鬥士》就被一口軍屯鍋盔洗了腦,直呼“巴黎的油酥糕點都沒這個好吃”。

▲ 一碗簡單的紅油抄手,離開了四川卻再也吃不到那種美味。

鐘水餃、紅油抄手、狼牙土豆、肥腸面、棒棒雞、老媽蹄花、葉兒粑、酸辣粉、鋪蓋面、宜賓燃面、擔擔麵、綿陽米粉、冷啖杯、九尺板鴨……這裡的小吃一口氣數不過來,每一個都讓人驚豔。

最後還要去公園的茶館裡,坐著聽戲,用蓋碗喝上一杯“碧潭飄雪”,這一天,才算是“巴適”了。

▲ 四川一日,浮生幾回。

四川味道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是“中華料理”的集大成者

這片“可鹽可甜”的美食天堂

是全世界人都想體驗的寶藏之地

三月婺源油菜花,收藏了中國最美的春天!
三月婺源油菜花,收藏了中國最美的春天!
玩家帶路

/ 玩家帶路 /

跟著線控遊中國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