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峇里島,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這裡的宗教文化。無處不在的神像、神龕、神廟,融入日常生活的宗教信仰,真實地感受到宗教與當地人們生活密不可分。來過峇里島的人一定看過這種黑白格子布,它被稱為 Kain poleng,象徵著在峇里島人的生活方式,當然也與其信奉的峇里印度教有關。

峇里島位於印尼爪哇以東,與主要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尼其他地區不同,峇里島的居民主要信奉「巴峇里印度教」。因為是印度教與峇里地區原有宗教的融合,所以稱作峇里印度教。

印度教以二元論為中心,深信萬物皆有靈性,所以有各種對比的觀點:例如天地、善惡、黑白,而這些信仰觀點大多都表現在建築上,島上的雕像身上都會圍上這黑白相間的格子布,這也正是善與惡的象徵,信徒們相信這樣就可以抵抗邪惡的力量。
在峇里島人民看來,生活由好的(白色的)和壞的(黑色的)組成。無論你去哪裡,你做了什麼,都會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
峇里島「Kain poleng」 v.s 金門「花帔」
小編第一次到峇里島渡假時,曾被Kain poleng的熟悉感給吸引,心中產生許多問號揮之不去,一直想問,為什麼雕像身上圍著的黑白格子布,竟跟金門育嬰包巾「花帔」這麼像?筆者本人是土生土長的金門小孩,從小便是看著這樣的黑白格子布長大,甚至baby時就是被媽媽、奶奶用這塊布揹著的。在經過一番追究下,才知道這只是意外的巧合,但相同的是,在金門的傳統中,花帔有避邪的象徵;而在峇里島的信仰中,人們相信Kain poleng可以抵抗邪惡的力量。
金門花帔

備註:
花帔也稱花帕、花佩,是閩南地區金門縣承襲八百年的傳統育嬰包巾,6尺見方,黑白格紋的棉麻大方巾,主要用途於為嬰幼兒遮蔽風沙、遮光遮陽及包覆嬰幼兒等功能。在花帔上會用紅綿線繡上一個卍字並縫上一對圓形的鉛片,傳統文化習俗上認為花帔具有驅邪避凶以及保佑嬰孩平安成長作用,於是便沿襲流傳下來,成為閩南地區獨特的風俗。花帔獨特的黑白格紋,便於辨識。(備註文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