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鄉和五箇山歷史村座unesco 白川鄉和五箇山村落,地處山區,長期以來與外界隔絕。這些村落的居民以種桑養蠶為生,當地的農舍很有特色,在日本是獨一無二的,它們比一般農舍略大,為兩層結構,屋頂坡面很陡,用茅草覆蓋。儘管經歷了嚴重的經濟動盪,荻町、相倉和菅沼這些村落依舊體現了當地人那種與自然生活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完美適應的傳統生活方式。 日本世界遺產(二)童話薑餅屋─合掌造り集落 德國建築家布魯諾Bruno Taut以四年時間走遍日本考察各地的建築,於西元一九三五年在他的的著作「日本美的再發現Rediscovering Japanese Beauty」一書中,大力稱讚「 合掌造りGassho-zukuri houses」為最合理、最天人合一、最合日本邏輯的平民建築,由此使得合掌屋聲名大噪。 日本最著名的合掌部落有五箇山的相倉、菅沼及白川鄉的荻町等三處,其中白川鄉荻町合掌村是規模最大之合掌部落,也是世上保留得最完好的合掌屋村落。白川鄉和五箇山古村落,地處高山地區,長期以來與外界隔絕,以種植桑樹、養蠶爲生;當地特有的大型斜茅草頂屋,是日本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儘管經歷了巨大的經濟變革,這些古村落,在現代的自然環境與社會和經濟變動中,依然維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無論就結構和建築方法還是內部空間的使用方式來看,這些農舍都是最高發展的日本木結構房屋的典範。西元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決議將日本白川鄉和五箇山的合掌村(Historic Villages of Shirakawa-go and Gokayama)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合掌建築(the Gassho-style houses)指的是將兩個建材合併成叉手三角形狀且用稻草蘆葦來舖屋頂,這種建築在日本其他地方也可看到,只是在白川地區被稱為「切妻合掌建築」,其特徵是兩邊的屋頂成一個三角形狀,這也是因應白川地區地理與氣候條的自然條件而發展出來獨特的建築形式,合掌屋大多面對著南北方向,其原因是考量白川的風向,減少受風力,且調節日照量,使天氣得以冬暖夏涼。合掌茅草屋縫隙大,優點是通風,缺點也是通風;屋內部通常有三、四層的閣樓,以木梯相通;一般一、二樓是起居室和工作室,三樓以上為倉庫和昔日養蠶放蠶架的地方,一樓空間十分寬敞,正中央有一座四方型火塘,一條自屋樑上垂下的鐵鍊上吊掛著鐵壼,隆冬時節,這裡是全家人圍爐團聚和待客品茗的所在;屋內經多年的煙燻火燎,所有的柱子和器物都散發著沉暗黝黑的光澤,似在訴說著歲月留下的痕跡。 由於合掌屋都是由木頭及茅草所建,一不小心極易發生火災,所以對火燭使用有非常嚴格的規定,除定期舉辦消防演習外,夏季每天都要對房舍噴四次水。其次每個村莊都有一個稱作「組み」的互助組織,由鄰近各戶組成,並根據在江戶時期(西元十七〜十九世紀)就已建立,今天仍在發揮作用的一種合作制度進行活動;以「組」為單位展開季節性和日常的工作,共同或輪流進行,例如砍山路兩旁的草,清除溝渠,防火和履行宗教職能;在婚喪儀式以及茅草屋頂每隔二十五〜三十年就必須重新更換整修,這工程十分浩大,每次均須動員全村村民共同參與;因此蓋房或給屋頂上草時則實行另外一種傳統的互助制度,稱為ユイ(結)或コーリャク(合力)。 無論就結構和建築方法還是內部空間的使用方式來看,這些農舍都是最高發展的日本木結構房屋的典範。相傳這種建築形式的興起,是在西元十三世紀源平戰役之後,平氏家族為躲避源氏的追殺,逃入深山駐居,為禦寒並方便躲避追兵,才想出這種可隨時遷移的房舍建築;到西元十九世紀末,在白川鄉、五箇山地區的九十三個村莊裏還有一千八百五十個座這樣的房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進,山區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劇變。許多傳統的房屋消失了,許多獨特的鄉村景色也遭到破壞。進入二十世紀合掌式的房屋已消失了百分之九十二,而大多是在短短在前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內消失。 位於飛驒高山的荻町地區發展得很早,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於此,不過,西元十二世紀以後才有比較豐富的村莊發展資料被記載下來,而直到西元二十世紀,外界才驚覺原來岐阜縣的窮鄉僻壤有著如此特殊的建築群,這些突然成為焦點的老村莊,一度也曾遭遇外界搶購的浩劫,一間一間屋子陸續被賣到外地供人參觀;在西元一九六七年時,面對老屋逐漸凋零,有人及時發起了保護運動,以現存最早,有四百年歷史的「田村家住宅」為中心,將各地合掌造的房屋被遷移到白川鄉保存,形成現存最大的合掌造聚落。西元一九七六年,「白川村荻町傳統式建築保護地區」成立,合掌屋得到法令的保護,幸好在法令的保護之下,一切的金錢搶奪都已經平息下來了,只是不再賣屋、不再拆老舊建築的老村莊,根據這些合法的傳統保護制度,整個村莊都得到了很好的維護,在列名保護區之後,換來的是觀光客的大批湧入。 富山縣西南部,由赤尾谷、上梨谷、下梨谷、小谷和利賀谷等五個集落所組成的「五箇山」,當地冬日多雪,先民以茅草將屋頂搭成傾斜六十度的斜頂以避免積雪重壓;在險峻的山巒群峰裏散落著合掌造型的民房,傳說有平家の落人(へいけのおちうど)和南朝の遺臣(なんちょうのいしん )隱居於此,在日本江戶時代屬加賀藩所管轄的「火薬庫」,是熬鹵取鹽硝(製作黑火藥的原料)重要產地。 平家の落人(へいけのおちうど)南朝の遺臣(なんちょうのいしん ) はん‐しゅ 【藩主】 はん‐せい 【藩政】 在富山縣最南西端的群山山谷之間,「五箇山」村落散佈於幽靜的山裡,急峻山谷和冬季豪雪,使得這裡自古就被稱為天然的流刑地(放逐囚犯的地方)和傳說中平家落人(戰敗的平氏逃亡者)的隱藏之地。為了因應冬季的豪雪,山民自古便以生活的智慧創造了「合掌造」的特殊建築型式,由於其茅草覆蓋的屋頂看起來有如雙手合十,而被稱為「合掌」。 1995年,五箇山的相倉和菅沼合掌聚落以及歧阜縣白川鄉合掌聚落合稱為「白川鄉.五箇山合掌造集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五箇山合掌聚落不僅是迷你世界遺產,也是極少數還有人在此生活的「活」世界遺產。相倉合掌屋聚落,美得就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小村莊,目前還保存有24棟合掌建築,其中有大部份都是100~200年前所建,最古老的據說有將近400年歷史了。相倉民俗館(營業時間8:30~17:00,全年無休)的1號館展示了居民家中食器與暖爐等生活用品和文物;2號館則展示製紙的工具及流程介紹。位於西赤尾町約五層樓的岩瀨家(開館時間:8:00~17:00,全年無休),為五箇山合掌建築中規模最大級的建築,是日本的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這裡便是當時呈奉火藥的重要據點。 與相倉隔著一個山頭的菅沼合掌聚落,目前仍有9戶合掌屋,靜謐地座落在田園風光之中,村中設有五箇山民俗館(開館時間:9:00~16:00,公休:日本跨年假期),展示早期人們200多件生活器具。五箇山在江戶時代屬於加賀藩所管轄,是製造火藥的重要原料−鹽硝的重要據點。遊客可在同樣位於菅沼的鹽硝館中,參觀鹽硝製造的過程及工具等文物。 五箇山也享有「日本民謠的寶庫」之稱,許多口頭傳承下來的民謠如「小切子節」、「麥屋節」等民謠都被指定為日本的無形文化財。小切子節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民間傳統田樂歌舞,舞者優雅地敲著以竹子作的傳統樂器「沙沙拉」翩翩起舞,特別讓人留連忘返。 「麥屋節」的由來,據說是流亡到五箇山的平家武士,放下刀劍、拾起鐵鍬和鐮刀收割麥子,在追憶起昔日的榮華之際,吟唱起舞而來,旋律帶著哀傷,舞蹈卻雄壯威武,真讓人別有風味湧上心頭之感呢!
熱門推薦行程
/ 莊立育 /
一起感受東西文化差異,各國風土民情,從中相互感染,發掘各種美好的存在,欣賞各方生活智慧、文化內涵、品嚐美食,進而品味藝術經典、建築風格,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立山黑部新玩法】竟然把黑部鐵道與立山黑部連起來了
2022·03·02
白川鄉和五箇山歷史村座unesco
2021·08·05
帶你來一場正宗的日本溫泉體驗
2019·07·02
解你不能出國的渴.異軍突起輕井澤夢想清單
2020·11·10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