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靈魂--梵谷作品分享(一)
歐洲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包括建築, 繪畫等,當一個新的形式出現, 總要經過一翻掙札, 如12世紀當時尖頂式的建築出現, 人們習以為常的羅馬式圓頂不見了, 難以接受, 於是把當時蠻族 "歌德" 用在它上面, 一叫就上口了 "歌德式", 譬如 "洛可可" , 原是 " 不規則的鵝卵石", 也是一種諷刺!
" 印像派 " 在當時也是一種嘲諷, 這種做畫風格, 不為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故將 莫內 在私人沙龍展出的一幅畫 " 日出•印像 " 做題, 在第二天的報紙上的標題說 " 印像派開畫展 "!
我想用二或三篇文章, 來分享梵谷的作品, 從早期開始吧!
先從他開始拿起礦土畫劃的馬加斯礦坑時期的素描開始.......

礦坑工人常光顧的一家咖啡館

梵谷在這個時期常常練習素描,多以礦工為對像
一群礦工,在清晨的雪地裡走向礦坑,旁邊是雜亂的荊棘
梵谷決定離開神職後, 人生一時失去重心與方向, 畫劃讓他重燃生命之火, 他給 西奧 的信中說 "開始畫畫, 我真的有說不出的高興, ..........但我仍然覺得自己脆弱,也因為依賴而痛苦, 不過, 我心情己平靜下來, 體力也在回復中.........."
梵谷有許多的素描,12月的畫展將會展出他77幅素描,當時他的臨模帖都是西奧從巴黎寄給他的, 慢慢地,他開始上色了.......

種馬苓薯的農人
這一幅是在荷蘭時期畫的, 開始有 米勒 的影子, 不是嗎? 他尊 米勒 為師,也許因為 米勒 多有農人的作品而感動他.
這個時期的畫, 其風格, 真是相當地 "梵谷" , 粗線條, 但生動, 也陰暗


織布者

田裡工作的農婦
你們會漸漸發現, 梵谷的作品中, 多數是工人, 農人等勞動界的人物,或下層人物, 或妓女, 或大自然.
別忘了, 他曾經想成為牧師, 經由天主的褔音, 去帶那些辛苦, 挫折, 無助的人 走向主的懷抱.
連離開教會, 他依然心繫這些人.
有一回, 在礦坑時期, 他在鏡子中, 看見自己, 一張沾到黑泥的臉, 他才發現為什麼下午在路上的工人會對他微笑?
他說: " 對了! 就因為這樣, 他們才歡迎我, 我終於和他們打成一片了!!"
因為, 礦工看到一位和自己 "很近" 的傳道牧師, 於是, 梵谷決定搬離開那還算 " 舒適" 的麵包店主人提供的住家, 搬到一間芧舍去住,如此, 可以更 "接近" 他們.
多美麗的 文生•梵谷 啊!!

這是梵谷在 海牙 時期的素描
上面這一張畫的是妓女 " 莎楊•克麗絲汀" 的女兒及兒子 (不知父親是誰), 記得嗎? 梵谷還想娶她呢!
為了反對這事, 西奧 還騙他說: "我要結婚了, 恐怕將來無法再支援你了!"

這是 米勒 的 " 晚禱", 是不是很有梵谷的味?
當然, 是梵谷模仿他的, 從這幅畫, 可以看出米勒與梵谷的差別, 上面這幅是被叫 " 巴比松" 派, 可是看出傳統學院派的風格.
我們來看看同一時期, 我是說同一時期喔! 的學院派畫法.

菲瑪林與葛菈蒂亞
上面這幅作品,是當時傳統學院派的畫法, 主題清楚, 線條清楚, 背景也算清楚.
是畫家 " 傑洛美" ( Jean leon Gerome) 所畫的 奧維德之史詩 " 蛻變" 中的主人翁, 雕刻家 菲瑪林 一生追求完美的愛人, 可是萬般尋不著,
有一天, 他去維納斯神殿祈求.
神答應他!
菲瑪林回到他的工作室, 看著他自己所雕刻出來的, 心目中的完美女人,
神蹟慢慢顯現!! 那冷冰冰,白晰晰的大理石雕像,開始有了粉紅的膚色....漸漸也有了體溫......
慢慢地, 彎下了腰, 親吻他......., 眾裡尋她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欄柵處!!
相關行程請參考 巨匠旅遊 荷蘭 行程
謝謝光臨!! Hsu (徐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