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歐法國

燃燒的靈魂---梵谷作品分享(二)

徐子華
2013·12·09
作者·徐子華

燃燒的靈魂---梵谷作品分享(二)

我個人覺的, 梵谷最有他自己風格的繪畫, 是在巴黎之前, 也就是在荷蘭時期, 這個時候, 他受到巴比松畫派的 米勒 所影嚮, 這種影嚮倒也不是在畫風上, 而是主題,  米勒 的作品多有描繪農家, 也許, 在梵谷內心的血液中, 早流著天主的寬容與愛, 他總是描繪社會中的弱者.....

















種馬鈴薯的婦人

 

 
食薯者

 梵谷曾經寫信給西奧 " 我說我是農民畫家, 事實的確如此, 我這麼說吧, 置身農民之間, 我才會感到自在.....",

 您不覺得, 梵谷的畫中, 經常反應出他的內心世界嗎?!

看看他的的畫, 菱菱角角, 剛正不阿, 不是嗎? 就像他的個性.

上面那幅 "食薯者" 有倆幅, 一幅收在阿姆斯特丹的 梵谷美術館, 一幅在 庫勒穆勒 美術館 (這次出借的美術館)

 


這是在荷蘭時期, 他住處的窗戶看出去的鄰家屋頂

 

 

靜物, 聖經

聖經的內頁應該不會有彩色的, 梵谷可能是要活潑內容,才加上一些色彩上去.

以上這倆幅作品, 專家還曾把它們歸在巴黎時期的創作, 只因它們的畫風與亮度不一樣了!

 

1888年, 梵谷離開巴黎, 來到法南的 亞爾, 在這兒, 他的畫布亮了起來, 也開始被歸為 " 後印像派". 這時, 是他大量創作的時期.

但我覺得, 梵谷的風格, 除了光亮的部份是受到巴黎那些印像派畫家的影嚮外, 其畫風並不能說是 "印像派" , 充其量, 免強說是 "後印像"吧!

他有他自己的畫法!

 

 

黃色小屋

梵谷來到 亞爾, 住進了城外的這棟屋子, 一個人, 其實是很寂寞的.

 

 

 我的房間

這一幅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幅畫, 倒也不是其筆觸與畫法, 而是畫中的構圖強烈地反應出梵谷的內心世界.

有心理專家曾表示, 從這一幅畫, 可以看出他當時內心的孤獨, 他在圖中, 多是用一對一對的, 如 椅子, 牆上的畫, 枕頭....

梵谷極可望有人來與他為伴, 那時, 常寫信給 高更 , 要他來亞爾同住, 而且, 把房間都備好了!

 善良的 撒瑪利亞人

上面這一幅, 是在看到 十八世紀法國浪漫派畫家 德拉克羅瓦 的同名畫之後畫的,主題取自聖經 路加褔音第十章第25節,

這幅真是有他自己的味道!

 

 

聖殤

上面這一主題, 在歐洲的繪畫史上, 有很多畫家畫過, 描繪 耶穌基督 從十字架上下來時, 聖母瑪利亞抱著斷氣的兒子.

有專家認為, 畫中的聖母瑪利亞, 是取才自梵谷的母親.

 

謝謝光臨!! 下一篇, 我將介紹一些梵谷在亞爾的多幅作品!!

 

相關行程請參考 巨匠旅遊 荷蘭  行程

出埃及記
燃燒的靈魂--梵谷作品分享(一)
徐子華

/ 徐子華 /

徐子華旅遊部落格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