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鐵道專區(高端專列包車.西藏青藏鐵路)

西藏雪頓節

玩家帶路
2021·08·18
作者·玩家帶路

雪頓節是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優酪乳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優酪乳子的節日,因此又叫“優酪乳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曬佛節”。傳統的雪頓節以展佛為序幕,以演藏戲看藏戲、群眾遊園為主要內容,同時還有精彩的賽犛牛和馬術表演等。節日活動的中心在拉薩西郊的羅布林卡。這裡從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領達賴喇嘛的夏日園林。節日來臨,羅布林卡以及周圍的樹林裡,一夜之間便會湧現一座色彩鮮豔的帳篷城市,還形成幾條熱鬧繁華的節日市街,幾乎整個拉薩城都搬進了這片綠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聲舞蹈中過著野外生活,深沉熱烈的歌聲伴著高原特有的樂器在樹影裡傳播,這是拉薩人最有活力的日子。雪頓節起源於西元11世紀中葉,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民間相傳,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條,最忌諱的是殺生害命。由於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驚蟄,萬物復蘇,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定藏曆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著,關門靜靜地修煉,稱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開禁。待到解制開禁之日,僧人紛紛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為了犒勞僧人,備釀優酪乳,為他們舉行郊遊野宴,並在歡慶會上表演藏戲。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節日最早在哲蚌寺形成,到十七世紀下半葉和十八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旺阿旺羅桑嘉措和五世班禪羅桑益西,賜于金冊、金印,這樣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得到加強。 1642年,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在西藏掌權,五世達賴登上法王寶座,他駐錫的哲蚌寺甘丹頗章宮,成了這個王朝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每年藏曆六月三十日,成千上萬的人湧進寺院,給五世達賴和哲蚌寺的僧人們獻優酪乳,請求摸頂祝福給予長壽、豐收,死後不下地獄的加持。附近的藏劇隊、野犛牛舞演出隊也趕來演出、慰問,從此,便形成為一個固定節日,節日的內容更加豐富,稱“雪頓節”。這一天,五世達賴要出來看藏戲,一年一換的鐵棒喇嘛也在這一天辦理交接手續。藏戲滲入到雪頓節的初期,是宗教活動和文娛活動相結合的開始,但範圍仍局限在寺廟內,以哲蚌寺為活動中心,故人稱“哲蚌雪頓節”。

八世達賴時移到羅布林卡,五世達賴從哲蚌寺移居布達拉宮後,雪頓節活動也在布達拉宮的“空中戲臺”德央廈舉行。每年六月三十日的雪頓節,也總是先在哲蚌寺內進行藏戲會演,第二天到布達拉宮為達賴演出。七世達賴晚年,身患多種疾病,醫師們建議他到西郊羅布林卡(寶貝園林)洗浴,用流水養身。藏曆水雞年(1753年)到其圓寂的1757年,他每年夏天幾乎都在這裡度過。八世達賴強白嘉措時期,羅布林卡裡修建了格桑頗章宮,這裡逐漸成了的達賴夏宮。因此,雪頓節的主會場也轉移到羅布林卡內,並開始允許市民群眾入園看藏戲。這以後,雪頓節的活動更加完整,形成了固定的節日儀式。

十二個劇團雲集拉薩,雪頓節,除了吃優酪乳,還要演藏戲,因此雪頓節又被叫作藏戲節。十三世達賴土登嘉措時期,參加演出的團體達十二個。他們是來自山南瓊結的“賓頓巴”(七兄妹)、乃東縣的“紮西雪巴”、尼木縣的“塔中瓦”、堆龍德慶縣的“朗澤瓦”等六個白面具劇團,歷史非常古老,代表著古老的藏戲流派。昂仁縣的“津巴”、仁布縣的“江噶爾”。南木林縣的“香巴”,加上最早形成於堆龍德慶縣、後來以拉薩為基地的“覺木隆”劇團等,稱為新派四大藍面具劇團,因為“俄巴”(男性演員)戴藍色面具。此外,還有曲水縣協榮地方的野犛牛舞表演,工布地方的羊皮腰鼓表演。藏戲是雪頓節最精彩最受觀眾歡迎的表演。

曬佛作為節日的序幕,哲蚌寺展佛是最令人矚目的儀式。早上8點鐘,哲蚌寺背後的半山腰上,在第一縷曙光的輝映下,伴著凝重、莊嚴的法號聲,一幅500平方米的、用五彩絲綢織就的巨大釋迦牟尼像徐徐展露出祥和的容顏……數萬名信徒和深受感染的遊客無不雙手合十,頂禮膜拜。哲蚌寺,是西元1416年由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四弟子降央曲結所建,占地25萬平方米,是西藏最大的佛教寺院,建築群分4500平方米的措欽大殿、堆松拉康三世佛殿、四大紮倉(經學院)、甘丹頗章大殿等,因其白色外牆建築依山而建,從遠處看來像很大的米堆,而米堆在藏語稱作哲蚌,這就是哲蚌寺名稱的由來。

藏戲演出為另一重頭戲。從雪頓節的第二天開始,在羅布林卡、布達拉宮對面的龍王潭公園內,藏戲隊伍每天不停歇地從上午11點直唱到暮色降臨。據說,因為時間有限,這已經是提取劇碼中的精華部分,否則一齣戲會唱上幾天,表演者自得其樂,觀賞者更是樂此不疲。   卡墊鋪在草地上,親朋好友閒適地圍坐在一起,擺上一路背來的青稞酒、酥油茶,還有自己做的各種藏式點心,很多藏民一邊聽著藏戲,一邊搖著手中的轉經筒,或是撚著佛珠。藏戲的故事,有《諾薩法王》、《文成公主》等,其高亢動人的唱腔、抑揚頓挫的獨白、神奇瑰麗的臉譜、古樸肅穆的服飾、優美動人的舞姿,歷經600餘年的洗練,藏戲散發著一種渾然天成、底蘊豐厚的獨特魅力。


攝影攻略:
拍攝地點以哲蚌寺、沙拉寺和羅布林卡為主。哲蚌寺和沙拉寺一般拍展佛活動,羅布林卡拍攝藏戲表演。這是雪頓節在拉薩最重要的兩個拍攝環節。
拍攝時間:
哲蚌寺展佛時間為8:00-13:30,沙拉寺展佛時間為9:30-15:00。雪頓節當天淩晨4點開始就需要趕往哲蚌寺,以便拍攝曬大佛的全程。下午可以去羅布林卡拍攝藏戲表演。
注意事項:
1.觀佛的最佳位置並不是越近越好,尤其對於想拍全景的遊客來說。因為佛像非常大,只有遠點的位置才能拍到全景,太近的地方只能看到佛像的局部。
2.帶上防潮坐墊,在等待的幾個小時中,不至於坐在冰涼的地面或石頭上。

山西著名麵食大賞
山西著名麵食大賞
玩家帶路

/ 玩家帶路 /

跟著線控遊中國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