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秘魯‧精選系列

秘魯~原來真的就這樣!

Nick Lin
2021·12·08
作者·Nick Lin(探索印加祕境)

祕魯.看似遙遠的國境~
當真正踏上這片土地後,你會發現過去所了解的一切,都不足以形容隨之而來的震撼與感動!

一趟旅程所能欣賞及感受到的卻如此多元,從沙漠到雨林,從印加遺址到廣如海面的高山湖泊,途中又可搭乘火車、生態遊船、四輪傳動衝沙、搭乘小飛機觀看納斯卡線等多重體驗...
 


印加文化其實與中國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認為世界是由四大元素~水、氣、地及太陽所組合而成,而印加是世界的中心,子民稱呼自己的領土為『塔萬帝蘇尤Tawantinsuyu』,也就是四方合眾之國的意思,而世界可再分為三大塊~ 天上、人間和地下,飛鷹代表了天,而奔馳的豹代表著人間,蛇則代表地下,跟中國的天、地、人其實差異不大。

 

失落的印加城市~馬丘比丘

是世界新七大奇景之一,同時也是世界遺產,而Machu Picchu在印加Qhichwa語中,Picchu即是『山』,Machu則有『古老』之意,而在馬丘比丘另一邊的則稱作Huayna Picchu,意為『新山』,若以90度觀看,樣貌像似一位印加長著頭像的鼻梁。馬丘比丘四面環山,由於地勢險要加上又屹立在Urubamba河谷之上,因此有著「天空之城」另稱,所以常被人誤會是位在高海拔的山頂上,其實海拔僅2,430公尺(其實就是介於阿里山跟大禹嶺之間的高度)。
 


通常前往馬丘比丘有2種方法,一種很累很辛苦... 就是參加為期3~4天的印加古道健行團,那另一種就是從庫斯科或印加聖谷中的Ollantaytambo搭乘火車,前往馬丘比丘山腳下的熱水鎮Aguas,那從熱水鎮要上到馬丘比丘,騎馬...要一個多小時...但這邊有接駁車搭上去只要15分鐘...
 


相傳由印加王Pachakutiq於15世紀時建立(在印加語中代表改變世界之人),到了16世紀西班牙人侵略南美洲,當時印加組軍反抗,可惜屢屢戰敗最後逃到安地斯的維卡邦巴Vilcabamba山谷中,然而此地在西班牙鏟除印加皇帝後便遭荒廢,因當時並沒有詳細記載它的所在位置,從此變成了被遺忘了的印加避難所,並且相傳著藏有印加皇帝的寶藏。
 


當時美國歷史學者賓漢Bingham一直渴望尋找到這處最後避難所,在當地村民指引下於1911年發現了馬丘比丘,但考古學家後來發現維卡邦巴另處他地,所以從此馬丘比丘的真正存在原因便成了不解之謎~ 而根據最新的考古資料,馬丘比丘應是印加古道上其中一處驛站,用來儲備糧食,而也有學者認為這裡是印加貴族的鄉間修養場所 或 是一處印加的宗教神聖之地,是神學和天文學的研究中心。
 


其遺址的規劃和結構被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神殿區、貴族區和平民區... 主要的景點有太陽神殿 Temple of the Sun、三窗神殿 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拴日石 Intihuatana、禿鷹神殿 Temple of the Condor和主廣場 Main Square。祕魯跟台灣同屬高地震風險區,而馬丘比丘的建築採用了微妙的傳統印加建築技術,經打磨的方石塊疊砌起來,在沒有用上砂漿的情況下如拼圖般緊合在一起,石縫接合的精確且完美,連一條小草也插不進去,在此區的石牆還有許多設計細節,如梯形門窗和四角向內微微傾斜的房間等,防止了建築物在地震中倒塌,另一旁還有農業實驗林,依照不同的區塊種植不同的作物,且有完善的灌溉系統。


警衛亭&城門(主入口)

在進入城區後先由左側的小路爬上制高點,這裡不僅是俯瞰整個馬丘比丘的最佳地點,還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從一旁的警衛亭內的長窗望出去,過往印加哨兵可以輕鬆地監視城區和古道的狀況。而馬丘比丘的城門入口並不是遊客入口,而是印加古城最初的入口,梯形構造是印加典型的建築模式,從上方的洞環可以看出,當時城門曾有一根大橫樑作為加強安全之效,步入城門後,狹長而筆直的主幹左側是城區,右邊則是作為實驗林的梯田。
 

神殿區

由三面牆構成的『主神殿El Templo Principal』在廣場的北側,推測古印加人在這裡舉行大型儀式,前方的石塊則用來辨別星象,中間是一座巨大的神龕,兩邊的小神龕用來擺放神像和供品。而緊鄰的『三窗神殿Temple of the Three Windows』,巨大的石牆上有三個梯形窗口,正對著安第斯山脈的山巒,工整的窗台切口完整地彰顯石雕功力,據考古推測三窗神殿並沒有屋頂,以便祭司隨時可以觀測星象,另一旁的矩形石條,則是曾用作觀察太陽或舉行宗教儀式時使用。
 

栓日石 Intihuatana Stone

其位置剛好位於南北兩座山的中軸,並將中軸一分為二,在每年秋分和春分時,正上方的陽光會照不出栓日石的影子,而每年冬至和夏至時的影子則顯得最長,由此考古學家推測是用於某種綁住太陽的儀式。
 

聖岩 Roca Sagrada

這塊位於馬丘比丘北端的巨石是一座地理標誌,和後方Huayna Picchu新山的山頂形狀一樣,是印加人進行特殊儀式的地方,被認為是冥想和吸收能量的精神領域,同時也被認為是土地和農作物的守護象徵。


主廣場 Main Square & 三重門 Grupo de las Tres Portadas

『主廣場』是整個馬丘比丘城內最大的一片空地,經研究後除了是大型儀式活動的舉辦區域,同時也是一道分水嶺,將兩側的高低階層劃分開來。而『三重門』是處矩形住宅區,等比例地被三扇門分為成三個區域,專門給高階級的技師居住的地方,其內部有16間房間。
 

禿鷹神殿 Temple of the Condor & 監獄

外觀以不規則的形狀勾勒出一隻展翅的神鷹,其喙與頭部和背部清楚可辨,而禿鷹在印加文明中象徵著神的領域,在神廟的地下和後方則是關押囚犯的地方,是馬丘比丘的監獄區。


太陽神殿 Temple of the Sun

有著與眾不同的弧形牆壁,在每年的6月22日冬至時,可看到光線、窗戶和太陽神殿中央的花崗岩三點連成一線的景象,與太陽神殿緊鄰的是公主宮殿,同樣擁有極高的建築品質,而在太陽神殿正下方的是『皇家陵墓』,堅硬的岩石上雕刻為階梯狀的結構,有著精雕細琢的石壁、壁龕和巖釘,顯示著它非凡的地位象徵,不過不像一般的封閉式墓室,反而像是一處祈禱的場所,某部份也呼應了印加文化中的輪迴信仰。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區

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經秘魯、巴西、哥倫比亞三國,是世界上流量及流域最大的河流,其源頭來自於安地斯山脈的Mismi雪山,故在祕魯境內的旅遊區域屬中上游地帶,各個區域的雨林各自呈現不同風貌,有著大片的叢林,以及蜿蜒的河流等自然景象,和獨特的生態物種與可探索的原始部落,都絕對是值得前往的地方。


那亞馬遜的旅遊區域可分為2大區塊,一處是在巴西的Manaus,是已完善開發的雨林觀光區,優點是環境較商業化(若不喜歡太原始的設施可以選擇此處),缺點是費用最高且需要施打黃熱病疫苗。而另一處就是在祕魯境內的Iquitos或是Maldonado,就硬體設施已算開發,且旅遊的區域多屬自然保護區,能欣賞到更豐富的原始面貌。


在途中可以看到像鱷魚(凱門鱷)、亞馬遜河龜、金背松鼠猴及水豚,多種爬行生物及鳥類,在拜訪當地原始部落時還可看到超可愛的樹懶,那這裡同時是『粉紅海豚」的主要棲息地之一,在搭乘遊船過程中非常有機會能近距離欣賞到牠的身影...同時還可了解多個雨林植物,更可體驗釣食人魚並品嚐現炸食人魚,而夜間叢林探險時有機會看見樹蛙、蜘蛛等多重物種。


而亞馬遜雨林區的住宿環境其實並不差,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台灣國家公園區內的小木屋,乾淨舒適又帶有溫馨感~ 都有獨立衛浴設備&寢具齊全當然有舒適床墊的床,依照所在地點及主打特色的不同,多是以有玻璃門板的非開放空間,並配有空調及蚊帳,因屬原始區域,所以這裡的蚊子不僅多且各個都是魔王等級,很會咬人... 但若搭配驅蚊物品&防蚊液,以及長袖衣褲,基本上是可以抵擋90%,那剩下的10%大家就可當作旅遊途中不可不得的體驗~
 



親自造訪秘魯~解鎖更多特色亮點!
人氣行程立即預約▸▸
https://reurl.cc/OrL2Ng

踏往非洲的墊腳石~薩丁尼亞島
秘魯~其實應該是這樣!
Nick Lin

/ Nick Lin /

夢想,不一定要奢侈,只要邁出第一步! 旅行,就是讓夢想投進現實的一種可能! 有時不妨說走就走~不限定的漫遊旅行~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