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希臘

由地中海文明漫談歐洲

莊立育
2021·08·02
作者·莊立育

由地中海文明漫談歐洲

由地中海文明漫談歐洲


   古希臘人生活的範圍與現今的希臘版圖差不多,包括海中島嶼及周圍地區,開幕式整個場景寓意著愛琴海是希臘文明的搖籃這一主題。據說宙斯出生後,其母把他藏在克裏特的山洞裏,以免遭受其父克羅諾斯的殘害。宙斯長大後,推翻了克羅諾斯的殘暴統治,成為新的主神。希臘北部的高峰奧林波斯成為眾神主要居地。神和凡人結合,生出英雄。彌諾斯據說就是宙斯和歐羅巴之子。在彌諾斯統治克裏特時期,古希臘文明出現了第一個發展高峰,即克裏特文明,時間在約西元前3000年—西元前1700年左右。在很長的時期裏,這一被荷馬稱為“有100座城市”的克裏特文明是以神話傳說的形式流傳後世的,但現代考古發掘證明,傳說包含真實,彌諾斯宮建築規模之宏偉和物質財富之豐裕一直令世人驚嘆。

愛琴海也見證了古代希臘人生存的辛酸。雅典人得罪了彌諾斯,不得不每年向彌諾斯納貢7對童男童女,作為彌諾斯迷宮裏的怪物牛人的食物。後來雅典英雄忒修斯勇敢地前往克裏特,殺死了牛人,為城邦解除了磨難。站在海岸岩巔盼望兒子勝利歸來的忒修斯的父親看見返航的船桅上仍然挂著黑帆,以為兒子已慘遭不幸,悲痛得跳海而死,從此這片大海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愛琴海”。

宙斯對歐羅巴的愛慕


   歐羅巴(Europa)是阿革諾耳(Agenor)的女兒,阿革諾耳是海神波塞冬的兒子,腓尼基(Phoenicia)的國王。有一次賽浦路斯(Cypris)給歐羅巴托了一個美夢。夢裏歐羅巴看見兩個大陸為了爭奪她而相鬥,一個是亞細亞(Asia),另一個是遠方的那片海岸,雙方都呈現出女人的形象。一個外鄉人打扮;另一個是當地婦人的裝束。這一個緊緊地抱著歐羅巴,一再說是她生養並哺育了歐羅巴;而那一個用一雙強而有力的手使勁地把歐羅巴往她那邊拽,而歐羅巴也有些不能自持,那女人還說歐羅巴命裏註定是她的戰利品,這是身穿胸鎧的宙斯的意旨。

歐羅巴起床來,去找那一群跁她一同遊樂的姑娘。這些少女來到了鮮花盛開的草地上,眼前的萬千花朵立刻使得她們個個心花怒放。可是,歐羅巴並沒有從容的時間去觀賞吐艷的鮮花。就在那草地,上宙斯見到了她,為她神魂顛倒。宙斯於是隱去了自己的神祇頭面,化身成為一頭既漂亮又溫馴的牡牛來接近她,這樣既可以避開多疑善妒的赫拉的震怒,又易於騙取這住少女的柔情。

牡牛停在嬌美的歐羅巴腳前,一下一下地舔著她的脖子,對她施著魔法。歐羅巴也撫愛著牠,用手輕輕抹去牠唇邊噓著厚厚一層的泡沫,然後吻了牠一下。這時牠在歐羅巴腳下臥了下去,昂起頭,望著她,向她展示自己闊大的脊背。於是歐羅巴向那些長著滿頭鬈髮的女伴們說:“來啊,親愛的夥伴們,和我同庚的少女們,咱們坐到這頭牛背上玩吧,說真的,牠能把咱們承在背,上咱們大家都能坐得下!牠多麼馴服、可愛,看上去是那麼溫順,和別的牡牛完全不同!牠有一顆像人一樣的老實的心,其實牠和人一樣,只是不會說話吧了。”

說著歐羅巴笑瞇瞇地坐到了牛背上,別的女孩子也跟著要往牛背上爬。可是當這頭牛得到了牠的意中物,就立即躍身向大海奔去。歐羅巴回過頭來,再三向夥伴們呼喚,向她們伸出雙手,但她們己救不著她了。牡牛奔到海岸,跳進了海裏,四蹄不沾水,像隻海豚似地乘風破浪疾馳而行。歐羅巴在牛背上怯生生地望著四周的環境,說出了下面的話:“神牛啊,你要把我帶到甚麼地?你是那位神明?你怎麼能用腳走在海獸的航道,上對大海毫不懼?大海是來往於鹹水之中的快艇的運場,不是牡牛行走的地方。在海上有甚麼飲品於你是甘甜的?從深海裏你能找到麼充飢?你一定是某位神明,因為你行的事只有神明才能做到。”
歐羅巴說完這些話,牡牛回答道:“鼓起勇氣,姑娘,不要害怕大海的波滔。看哪,我是宙斯,雖然我現在是頭牡牛的形狀,但只要你仔細看就能認出我來。我是可以隨心所欲變化形體的。出於對妳的愛,我才變成了牛身,在鹹海中這樣奔波著。不久克裏特(Crete)將接納收容妳,那是養育了我的地方,我們的新房也將安在那裏。”

按照傳統說法,歐洲大陸(Europe)就是歐洲大陸就是因歐羅巴而得名的。歐羅巴為宙斯生了三個兒子,而且都是希臘神話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彌諾斯(Minos)做了克裏特的國王,死後成為冥府的法官;
拉達曼斯(Rhadamanthus)也被認為幽冥間(world of ghosts)的國王和法官;
薩耳珀冬(Sarpedon)則是呂亞喀亞(Lycians)的祖先。



古代歐亞大陸曾有過不少重要文化中心,從西元前2500年或更早,到西元前1000年初,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一帶曾有過一個繁盛的早期奴隸制文化,由於亞洲西部和埃及一帶很早就有了繁盛的早期奴隸制文化,以愛琴海為中心的早期文化與古代西亞和埃及文化也有不少聯繫。

克里特島一帶曾有過燦爛的古代文化,比希臘本土為早。克裏特文明的中心是所謂諾索斯的“米諾宮”﹐「米諾斯」這個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克里特國王米諾斯。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阿瑟•愛文斯在希臘克諾索斯挖掘出古代的王宮遺址(就是現在的克諾索斯王宮博物館)後,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米諾斯王朝的迷宮。在米諾文明毀滅之前﹐約當公元前1600年左右﹐它傳到了希臘大陸﹐在大陸上經歷了逐漸蛻化的階段直至公元前900年為止。這種大陸文明就叫邁錫尼文明﹔它是由於發掘帝王的陵墓以及發掘山頂上的堡壘而被人發現的﹐這說明瞭他們比克裏特島上的人更害怕戰爭。陵墓及堡壘始終都給古典希臘的想象力以強烈的印象。宮殿裏的較古老的藝術品若不是確乎出於克裏特工匠之手﹐也是與克裏特工藝密切接近的。隔著一層朦朧的傳說所見到的邁錫尼文明﹐正是荷馬詩歌所描寫的文明。但是大約在公元前十四世紀的末期被毀掉了﹐或許是被希臘的侵略者所毀掉的。

在邁錫尼時代的後期極其結束之後﹐有些入侵者定居下來變成了農耕者﹔而另有些入侵者則繼續推進﹐首先是進入希臘群島和小亞細亞﹐然後進入西西裏和意大利南部﹐他們在這些地方建立了城市﹐靠海上貿易為生。

另一著名的傳說認為古代海上曾有一個強盛的國家,名叫阿特蘭提斯,後來因違反天意,全部沉入海底。這大概也是指古代克里特島一帶遭受強大地震的歷史事實。繼克裏特文化之後的邁錫尼文化看來也曾成為地中海東部的霸主,但到西元前1150年左右,由於一些北方部族的南移和入侵,也開始衰亡。長達400年的希臘歷史上的黑暗期。 為尋找新樂園,希臘人紛紛離開家園,多利安人定居希臘本土,愛奧尼亞人則定居愛琴海諸小島及小亞細亞沿岸。移動帶來了文化新活力,西元前1000年後,希臘發展出完整的語言文字,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開始有了文字記載,進而發展出敘事詩的文字,豐富了古典希臘的文化,也是歐洲文學的源起。

西元前6世紀,索倫(Solon)為雅典制定了法律,使得所有雅典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西元前461年執政的佩力克里斯(Pericles)則將雅典帶向民主政治時代,所有雅典男性都具有參政權。
而當時與雅典勢均力敵的斯巴達則施行強硬的軍事教育,維持其在希臘各城邦間的領先地位,還打敗雅典。幸好,雅典的民主制度及文化繁盛並未受到損傷,只是此後希臘諸城邦相互攻打,群龍無首,國力大失,直到西元前338年,北方的馬其頓馬再度統一希臘全境。



雅典娜的名字,希臘語是從Athenaa或Athenaia縮略而來的,在伊奧尼亞方言中寫成Athene, Athenaie(該名可見於《圍困特洛伊城浮雕繪製圖》上標記的名字),在多利亞方言中寫成Athana, Athanaia,在埃奧利亞方言中寫成Athenaa。(在一幅法國畫家布格羅繪的《俄底修斯歸家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她名字的另一種寫法:Athhnh。)這個詞在希臘語中找不到詞源上的解釋。由於雅典娜的名字與雅典城市名字是同源的,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在爭論究竟是這位女神以城市名字命名,還是這座城市以女神的名字命名?

在希臘地名中,有許多城市名字的結尾是-ene,例如Mykene(邁錫尼),也就是說-ene是一個典型的地名後綴。但雅典娜有一個別名叫帕拉斯•雅典娜(Pallas Athene),荷馬史詩中經常這樣稱呼雅典娜1。這就表明,這位女神原先有個名字叫Pallas,以後隨著雅典人對她的崇拜的發展,她就被稱做帕拉斯•雅典娜,意即"雅典的帕拉斯",再往後雅典娜則又可單獨使用,作為女神的名字。所以弄清帕拉斯的含義是弄清雅典娜起源的關鍵。遺憾的是,人們至今尚未弄清這個詞的含義,有人把它解釋為“少女”(Maiden),還有人把它解釋為“舞刀弄槍者”(the weapon-brandishing),但根據不足,不能得到人們的普遍贊同,只能作為一種可能性,而不能視作定論。這樣我們就必須到神話中去尋找雅典娜的起源。

雅典娜在希臘化的世界中得到廣泛的崇拜,中心是在雅典。該城建有希臘宗教藝術的典型象徵帕台農神廟(Parthenon)。這個名字的意思是Maidens&qapos; Apartment,即女神侍女們的住所。但是雅典娜從遠古時期開始,就已是一位重要的神祗。線形文字B上已出現了她的名字。保存著遠古傳說成分的神話故事也有大量的描述。邁錫尼石板上也曾以“女主人”的稱謂稱呼過雅典娜。
按照皮拉斯基人的說法,女神雅典娜出生於利比亞的妥裏通(Tritonis)湖畔。有三位利比亞神女(Nymphs)發現了她,於是給她穿上山羊皮的衣服,並哺育她成長。當她是個少女時,在一次玩耍中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小夥伴帕拉斯。為了表示哀悼,她將帕拉斯的名字放在自己的名字之前。她後來取道克裏特,來到雅典。



雕塑與建築


   多才多藝的古希臘人們以女神雅典娜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一批豐富的文化遺產。自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8年,古希臘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Phidias)和他的助手們全心全力地為雅典娜神殿雕刻神像與浮雕。他為雅典衛城雕塑了三座女神像。其中一座被雅典的殖民主義者委派為愛琴海西北部Lemnos島的護城女神,這座神像由青銅鑄造,比真人稍大,非常精緻,希臘藝術評論家認為是他作品中最美的一件。另一座是“雅典城守護者”巨型銅像,以雅典城武裝保護者的姿態聳立在衛城正門與神殿之間,連基座距地高70英尺,既是航海者的標誌,亦為威鎮敵人的堡壘。三座女神像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娜女神像”,站立在雅典娜神殿裏面,高38英尺,象徵智慧與貞潔。這一座表現藝術結晶的女神像,以菲迪亞斯的意思是想用大理石雕刻,但一般民眾堅持非用象牙與黃金不可。這位藝術家結果以象牙為身體可見部分的表面,一襲長袍花去價值2545磅重的黃金,另外再以珍貴金屬裝飾長袍;頭盔、鞋子及盾牌皆經精心雕飾。神像經特意安排,使其在雅典娜慶典那天陽光能透過神殿大門,直接招生在女神金光閃爍的衣裳與白皙的臉龐上。



 在眾多希臘的建築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伯裏克利為雅典娜女神設計的雅典衛城——帕台農神廟。於公元前447年開始建造的神廟整個工程極為浩大:在衛城內建三座雅典娜神殿,衛城的入口為一高大建築,圍牆沿襲邁錫尼時代的傳統,用巨石堆砌而成。三座神殿式樣不同,風格迥異。其中既有對傳統的尊崇,又有富現代精神的創新;既有多裏亞的神韻,又有愛奧尼亞的風致。此外,每座建築物上還留下了寓意深刻的群雕,帕台農神廟三角楣上的群雕,描述著雅典娜自宙斯頭部的誕生、雅典娜與波賽冬競爭對雅典城市保護神地位等等。5在柱頂線盤平臺上,總共有92幅深刻的豎條紋飾間壁浮雕,裏面的內容是希臘人與特洛伊人、希臘人與黑海邊女戰士(Amazon)以及提坦神與天神之間的戰爭中,"文明"與"野蠻"的故事。總之,雅典衛城帕台農神廟是雅典城邦財源富足、人傑地靈的體現,是世界文化史最為燦爛的偉大建築之一。

精神象徵


現代英文中”哲學“一詞Philosophy源自希臘文Philo-sophia,意為”愛智慧的“,這正代表了希臘人的一種性格——熱愛智慧。從希臘人的神話中我們可以看到英雄俄底修斯對女神雅典娜說的這樣一番頗有深意的話:

“偉大的雅典娜啊,但願我的無知沒有冒犯您,”他叫著說,“也沒有惹您生氣。象您剛才的化身,我是無法認出的。因為辨認天神的能力,不論憑智慧,憑學問,都難以得到,就是人間最聰明的人,也極難猜中。只有您樂於賜給恩寵的人,才能從您一切變化的形象中認出您來。您對不同的人顯出不同的形象。所有的人都毫不懷疑地以為知道了您,以為已經得到了您。您就是智慧。可是人們卻常把假的智慧,貌似您的東西,當作真正的您:因此,看見您的假像的人很多,但看見您的真身的人卻很少;只有那些愛您甚於愛一切的人,才能從您這裏得到啟示,才能認識您。可是有一點我是確實知道的,那就是當希臘的男兒們和特洛亞作戰的時候,我曾有幸見過您許多次;但從那時以後,直到現在為止,我一直沒有機會再見到您。在這一段時期,因為沒有您,我只是憑藉我自己的機智在到處流浪,盲目地自己引導著自己在世上亂闖。”




> 點我看巨匠旅遊 希臘  行程
哀而不傷的葡萄牙藍調
西班牙的世界遺產【高弟的巴塞隆納】
莊立育

/ 莊立育 /

一起感受東西文化差異,各國風土民情,從中相互感染,發掘各種美好的存在,欣賞各方生活智慧、文化內涵、品嚐美食,進而品味藝術經典、建築風格,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