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希臘

星空 非常希臘(下)

莊立育
2021·08·02
作者·莊立育

《星空,非常希臘──文學中的希臘》

重上大度山


…撥開你長睫上重重的夜,就發現神話很守時 。星空,非常希臘。
想此行多不寂寞,燦爛的古典在上,張著洪荒 …
而哪一塊隕石上你們將並坐 ,向攤開的奧德賽,嗅愛琴海…..
(《五陵少年》,文星叢書,1969年版)




「星空,非常希臘」是詩人余光中最具代表性,傳誦不絕的詩句。從這首詩裡,我們感受到海天一色湛藍的地中海氣息、眾神垂顧的絢爛星空,以及希臘千古不朽的文明。「星空,非常希臘。」「希臘」明明是地理名詞,余教授卻在這裡把名詞當作形容詞用,他用「希臘」來形容夜晚大度山的星空,把他當下的感受—此夜大度山的星空像中世紀希臘的夜空一樣,燦亮永恆,張著洪荒——扼要而活潑地表現出來。

希臘的愛琴海給人典雅而浪漫的感覺,同時又以神話聞名於世,而星座則是從希臘神話演變出來的。余教授用「希臘」作形容詞,第一個效果是希臘的海給人典雅而浪漫的感覺,第二則令人聯想起希臘的星空神話傳說和星座。《余光中的生平》的文章有提到余光中解釋那句詩的來源時說「他在教授學生希臘神話,又於夜間偶觀星象時靈思所得」.

美國俚語的「希臘」出自莎士比亞的劇作《凱撒大帝》,第一幕第二景裡凱斯卡(Casca)台詞裡最後那一句就是「對我來說這件事很希臘」:「But those that understood him smiled at one another and shook their heads. But, for mine own part, it was Greek to me. I could tell you more news too.」.
英文說:「It&qapos;s all Greek to me.」可以譯為:「我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希臘文化可以說是西方文明的起始。但是演變到今天,卻成了連西方人也覺得深奧莫測的代名詞。"It&qapos;s all Greek to me."倒也可以從字面上直譯:「對我來說,這都是希臘的。」All Greek是很難懂,也是很希臘。

拜倫永遠的情人──希臘


希臘群島呵,美麗的希臘群島! 火熱的薩弗在這裏唱過戀歌;
在這裏,戰爭與和平的藝術並興, 狄洛斯崛起,阿波羅躍出海面!
永恆的夏天還把海島鍍成金, 可是除了太陽,一切已經消沉。
 (《唐璜》第三章)



上圖為詩人–拜倫

《哀希臘》是拜倫的《唐璜》第三章的詩,這16段的詩並不是簡單地哀歎古希臘文明的失落,發思古之幽情,而是讚揚希波戰爭中希臘人反抗波斯的英勇事跡,鼓舞19世紀的希臘人反抗土耳其人統治,爭取自由和解放。如果說英國是拜倫的出生之地,蘇格蘭是拜倫的第二故鄉,那希臘就是拜倫最後心靈的歸宿,是拜倫永遠的情人,拜倫是希臘永遠的支持者和讚美者。

希臘現代史中,把英國詩人拜倫援助希臘革命當作一個亮點。在希臘人看來,拜倫的參予指導、忠告以及親赴硝煙彌漫的希臘本土,比他從倫敦帶給希臘起義軍的籌款更有價值。拜倫到達希臘的時間有幾種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拜倫從義大利來到希臘,先住在英國控制的伊奧尼亞群島,後到達希臘起義軍控制的邁索隆吉翁。自希臘起義爆發,拜倫就積極聲援,不久,對希臘獨立運動表示讚賞或支持的人在倫敦成立了一個「希臘委員會」,拜倫以這個委員會的代表身份奔赴希臘。

處於孤立地位的希臘起義軍和革命者,迫切希望得到歐洲同胞幫助,拜倫的到來表明「希臘獨立運動觸動了歐洲人」。過度的勞累和奔波使得他的身體健康惡化,在一次行軍途中,拜倫遇到了暴風雨,經過風雨吹打的拜倫從此一病不起,拜倫因治療無效病逝於邁索隆吉翁希臘軍隊的軍帳中。 臨終前,拜倫的遺囑說道:「我的財產,我的精力都獻給了希臘的獨立戰爭,現在連生命也獻上吧!」希臘政府為拜倫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儀式。後來,在拜倫的簡歷中,往往以「拜倫為希臘獨立運動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做結尾。

拜倫熱愛希臘,但是對於希臘麻木的大眾,拜倫也毫不留情地諷刺了他們。,在《唐璜》中,唐璜被賣到了土耳其的奴隸市場,這時拜倫借唐璜的一位“朋友”的口,諷刺了希臘的大眾。「據我猜想,你也不會是希臘人,那些獻媚的哈巴狗,哪有這麼驕傲的眼神 。」在《唐璜》中,他還諷刺了希臘人愛撒謊不誠實的缺點。「他還不知道有人已帶來消息,(哎,人真會撒謊,尤其是希臘人!)說是他死了,(撒謊的總死不絕)」字裏行間,表露著的痛心,閃爍著魯迅般的憤怒與歎息,也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對於整個希臘,拜倫從根本上還是讚美和熱愛的,希臘也讚美和崇拜拜倫,幾乎每座希臘城鎮都有一條「拜倫街」,他的雕像坐落在邁索隆吉翁英雄花園最引人注目的位置希臘對拜倫充滿了永遠的感激,拜倫勳爵已經成為不幸的希臘永遠的保護神。拜倫為希臘奉獻了一切,希臘也成就了拜倫的一世英名。對於拜倫為什麼熱心支持希臘獨立,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像拜倫這樣的詩人富於浪漫主義和新古典主義情感,在希臘人反抗奧斯曼帝國的鬥爭中發現了一種「高貴的理由」,他看到了傳播自由思想的機會。還有一種說法是: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源頭,歐洲人從感情上與希臘人是親近的,拜倫參加希臘獨立戰爭就體現了這種聯係。


派翠西亞對愛琴海的歌頌


位於巴爾幹半島南部和小亞細亞半島之間,南北長610公里,東西寬300公里。愛琴海的東北部經達達尼爾海峽與馬爾馬拉海相連,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希臘群島就像海中的管弦樂隊─每種樂器各有獨特的音色與聲調。」作家派翠西亞‧ 斯托瑞斯這麼說。並不是所有的島嶼都會和希臘國旗上的藍與白相互輝映;島嶼也不全都會在夏季裸露出光禿的岩石。然而,幾乎所有的希臘島嶼都擁有古老文明的遺跡。畢竟,這些島上人類活動、居住的歷史已非常悠久。有些遺址十分鼓舞人心,就連最愛做日光浴的人,也會禁不起誘惑,願意為了它離開海灘。這裡少數的火山島更是別具魅力與戲劇性。

愛琴海諸島


希臘半島位於歐洲的東南端,面積131944平方公里,由大陸希臘和愛琴海群島、愛奧尼亞諸島構成。 大陸希臘包括首都雅典所在的阿提卡、伯羅奔尼撒半島、色雷斯,以及中、西、東馬其頓Macedonia等區域。

地理上,希臘屬於歐洲,且位於巴爾幹半島最南邊,以愛奧尼亞諸島深入愛奧尼亞海(Ionian Sea),和歐洲溝通連繫。希臘西岸外海的深藍色水域中,有七座如綠寶石般的群島。威尼斯人統治這些島嶼400 年;英國則是45 年。在他們來到這處伊奧尼亞群島之前,奧德修斯就已居住在寧靜的伊薩卡島上了。

愛琴海的島嶼可以劃分為七個群島:東愛琴Northeastern Aegean群島,斯波拉提Sporades群島,優卑亞Euboea島,基克拉澤斯Cyclades群島,薩羅尼克Argo-Saronic群島, 多德卡尼斯Dodecanese (Southern Sporades)群島,克裏特Crete島。

關於愛琴海名稱的起源有各種解釋:
  1. 源於一位名叫愛琴的亞馬遜女王,她葬身於海中;
  2. 源於忒修斯王子的父王埃勾斯,他誤以為忒修斯死了,心碎地跳海自盡;
  3. 源於古愛琴城;

另一個可能的詞源是Αιγ- ,意思是波浪,因此αιγιαλός的意思是波浪起伏的海。
海岸線非常曲折,港灣眾多,共有大小約2,500個島嶼。

最大的島嶼克裏特Crete島


克裏特島是希臘最大的一個島,也是最有趣、最美麗的島嶼之一。總面積8,300平方公里幾乎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雖然只占全希臘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六點三,但它橄欖油產量所帶來的利潤,卻占全希臘的百分之四十六。克裏特島東方的山脊村莊和西方的海濱小鎮保留了他們的傳統和美麗。比如:小鎮瑪麗亞和其他許多位於北部的海灘城鎮中,氾濫著英國的包辦旅遊和國際旅遊業企業所擁有的巨大的酒店。

克裏特島是愛琴海最南面的皇冠,它是諸多希臘神話的源地,過去是希臘文化、西洋文明的搖籃,現在則是美景難以形容的度假地。無論是大大小小遺址證明的米諾斯文明,還是太陽下山之後這裡夜生活的現代繁華,克裏特島用它的古往今來訴說著這裡的美。想要靜靜的觀賞平靜的海面放鬆身心,想要在充足的陽光下享受黃金海岸,想要吹吹海風品嘗甘醇的葡萄酒,想要穿梭在各個古跡中尋找千年的文明,那麼就來克裏特島吧!


米克諾斯Mykonos島


以風車作標誌的米克諾斯島是愛琴海群島的代名詞。窄巷、小白屋、或紅或綠或藍的門窗、小白教堂,海濱廣場旁白色圓頂教堂不遠的幾座風車磨坊,更使它成為各島中的佼佼者。米克諾斯島是希臘南部基克拉澤群島中的一座,也是愛琴海上最享盛名的度假島嶼之一。島上居民很少,每年大約半年的非旅遊時間,島上相當安靜。四月以後,旅遊季節開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就像候鳥一樣絡繹不絕地飛來島上,享受地中海的陽光和海灘。在島上漫步,看到房頂都是用大石塊壘起的平頂,覺得很奇怪。問了當地的居民後才知道,島上冬天寒冷,風特別大,只有這些結實的屋頂才能抵禦寒風。在島西南面海邊的小山丘上,有5座基克拉澤式的風車,這是米克諾斯島的標誌。


聖托裏尼Santorini島


從米克諾斯島乘船到聖托裏尼島約需5小時航程。來到以後,才知道很多觀光手冊和旅行社都把米克諾斯島和聖托裏尼島作為推薦給遊客的首選,是不無道理的。我們的油輪剛靠岸,大家就驚奇地發覺,海邊陡峭的山崖呈紅褐色,山崖的頂端是一片白色的房屋,小巧明麗。據說,該島位於世界兩大大陸板塊最深的海溝之間,原來是圓形的。3500年之前的一次火山爆發,島嶼被震出一個大洞,一大塊月牙形的就成了主島,周圍還有幾個小島,其中一個小島納亞卡美尼至今還是活火山。遊客可以坐船環島遊,或上周邊的小島去看小火山口,全島是焦黑色的岩石,寸草不生,還可嗅到硫磺味。聖托裏尼島的城市是建立在呈月牙形的島的頂端,島上盛產葡萄和橄欖。在島上,幾乎家家餐館都有自釀的葡萄酒,雖然談不上名氣,味道卻頗佳。


哀而不傷的葡萄牙藍調
西班牙的世界遺產【高弟的巴塞隆納】
莊立育

/ 莊立育 /

一起感受東西文化差異,各國風土民情,從中相互感染,發掘各種美好的存在,欣賞各方生活智慧、文化內涵、品嚐美食,進而品味藝術經典、建築風格,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