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捷克(單國)

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

莊立育
2021·08·11
作者·莊立育

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


2021年5月12日至6月3日,「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將舉辦23場音樂會。開幕式將由 Collegium 1704合奏團和指揮家瓦茨拉夫·盧克斯Václav Luks共同演繹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Bedřich Smetana著名的《我的祖國Ma Vlast》六首交響詩,這也是音樂節的標誌性開篇大作。


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是全球著名的音樂節之一;西元一九四六年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愛德華‧本尼斯慷慨解囊贊助,每年5月12日開始以紀念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的忌日,至今已經七十五年!由於當年正值捷克國家愛樂管絃樂團慶祝成立十五週年,因此音樂節主辦單位便安排捷克愛樂管絃樂團於音樂節中的每一場交響樂節目中演出,以示對於該團的最高敬意。自西元一九五二年以來,主辦單位以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揭開音樂節的序幕,並且以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作為閉幕曲。今年閉幕音樂會將由捷克愛樂樂團與指揮家馬克·維格斯華斯 Wigglesworth合作,將演繹馬勒Mahler,布里頓 Britten以及貝多芬的樂章。展現布拉格之春音樂節本土特色兼具國際觀。西元二00二年五月廿五日台灣的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應邀在魯道夫音樂廳Rudolfinum演出一場,雲門舞集則六月五日至七日於維諾哈提Vinohrady劇院演出三場。

史麥塔納,生於波西米亞東部的萊托米謝爾,西元一八四三年前往布拉格發展音樂事業,受到大師李斯特諸多資助與提拔。他的內心充滿了對國家的愛,窮畢生精力致力於捷克音樂,作品中處處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情感,十九世紀中葉歐洲處於動盪不安的年代,波希米亞當時受到民族主義的影響,醞釀著獨立的行動,革命運動失敗後西元一八五一年史麥塔納逃往瑞典哥廷堡,直到西元一八六一年才得以返國,史麥塔納改變原有的志向,全心投入創造捷克的音樂,再度為推展國民音樂而努力。西元一八七四年史麥塔納開始創作「我的祖國」,但是當時他已經耳疾纏身,十一月完成第一曲「高堡」時總譜就記載著深受耳疾所苦,接著花三個禮拜完成第二曲「莫爾島河」時雙耳已全聾;一直到西元一八七九年才完成六首連篇交響詩;從「我的祖國」開始,也就是史麥塔納耳聾之後、去世之前的十年,才算是進入他創作的最高峰。作品在情感上表達他對祖國河山的依戀與昇華,創作技法上則充分展現新音樂理念的實踐。他是捷克最引以為傲的大作曲家,所創作的音樂以波希米亞地區的自然山水為題材,不論歌劇或交響曲都是歌讚捷克民族的風光與歷史傳說,後來「我的祖國」幾乎等同捷克的國歌,史麥塔納因此被稱為捷克的國民樂派之父。


音樂節除了捷克本地及世界知名的音樂家及團體演出外,還有歌劇、芭蕾舞等其他表演,表演場地多在國家劇院、史麥塔納聯邦劇院及魯道夫音樂廳。除了一般的表演節目外,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也致力於發掘樂壇新秀。布拉格另有秋季音樂節,每年九中旬到十月的布拉格秋季音樂節。創立於西元一九九一年,為期約兩週是東歐第一個民間經營的國際性藝術節,雖然這個音樂季只有十幾年,但是同樣邀請了世界級音樂家到布拉格演出,而且讓這些音樂家或樂團和捷克本土樂團或獨奏家共同演奏,當然邀請的團體或個人也能演出通俗的世界音樂,不知為什麼,捷克音樂家的作品絕對是最受歡迎的,大概到布拉格的人,總是喜歡在喧囂、激情中享受寂寞、品味憂鬱吧!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阿里山森林鐵路
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 澎湖柱狀玄武岩島群
莊立育

/ 莊立育 /

一起感受東西文化差異,各國風土民情,從中相互感染,發掘各種美好的存在,欣賞各方生活智慧、文化內涵、品嚐美食,進而品味藝術經典、建築風格,感受生命中的美好。


收聽最新一集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