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 米蘭炸肉排Costoletta alla Milanese VS. 奧地利 維也納炸肉排Wiener Schnitzel
先有米蘭炸肉排還是先有維也納炸肉排?! 這問題就像是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雙方各執一詞…….
Costoletta是米蘭方言中對帶骨的小牛(犢牛)里肌部位的稱呼,據說西元1134年9月17日這道裹上麵包粉並油炸的帶骨的小牛里肌肉出現在米蘭聖盎博羅削聖殿慶祝聖沙弟樂活動宴席中,直到19世紀時一位駐守倫巴底的奧地利將軍,在倫巴底(米蘭)當地吃到了炸牛排,將其做法帶回維也納並獻給皇帝,其後再慢慢演變為現今最著名的奧地利必吃美食─維也納炸豬排,不過奧地利人可不這麼說,我們在更早之前就有維也納炸雞了,所以這個炸肉類的食譜,我們早就有了! 哼!
#在義大利
Costoletta alla Milanese或Cotoletta alla Milanese
兩者皆為米蘭炸肉排,也都是選用小牛(犢牛) 里肌,差別就在第三個字母S,有S代表是『帶骨』,少了S則是『去骨』,不過對於隨興的義大利人,有沒有加S似乎不是很重要,甚至早已將兩者都視為相同。
Cotoletta alla Bolognese
是炸好的里肌肉上鋪上火腿及帕馬森乾酪並帶有少許的醬汁。
Orecchia D'elefante 直譯就是大象耳朵,意思也就是將里肌肉敲薄敲大,似維也納炸肉排。
#在奧地利
Wiener Schnitzel 比臉大的炸肉排,可是限用小牛肉(犢牛)喔,要先將切片後的小牛里肌部位敲薄敲到比臉大,裹上麵粉、雞蛋、麵包粉後下鍋,用豬油炸至金黃,並放上一片黃檸檬片,及佐酸甜的梅果醬,酸甜滋味,也讓人格外解膩。
Wiener Schnitzel vom Schwein維也納炸豬(Schwein)排,除提供給不時牛者,炸豬排可是更經濟實惠,但為了避免混淆,奧地利與德國的相關單位便對此加以規範,2009年德國阿恩斯貝格的行政法院還特別規定須明確載明是用何種肉做的維也納式炸肉排呢!
#在瑞士
Cordon Bleu 藍帶豬排,據說1818年時在瑞士阿爾卑斯山小鎮布里格上餐廳,因為突如其來沒有預約的客人,因食材不夠,所以廚師將豬肉切成蝴蝶狀,然後填充進奶酪和火腿,沒想到客人意外覺得美味,直稱廚師是“le cordon bleu”—這是法國頂級廚師的榮譽稱號,而藍帶豬排也因此誕生。

圖片來源:Figlmueller FB、Osteria Brunello FB、瑞士旅遊局、Duomo di Milano FB、©Bwag